十万火急的战报接连送进京城,宰相王安石等人主张保存实力,放弃河湟地区。宋神宗-时也拿不定主意:不弃河湟,可能导致西北战事更为惨重的失利;可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好不容易夺回土地,就这样放弃,未免太失大宋皇威。思之既久,还是降旨准许了王韶的请缨之奏。
此时李宪正赶往鄜延路(治延州,今陕西延安)按视军情,行至兴平(今陕西咸阳境内),听到河州兵变的消息,立即停了下来,静候朝廷旨意。时隔不久,就等来了宋神宗的旨意:诏令李宪赶赴熙河路(治熙州,今甘肃临洮),与王韶汇合,共同应对河州之变。
王韶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老将,他深知木征等人久围河州而不取,势必是想伏兵于河州城外以待消灭北宋援军,而一旦失去外援,再攻河州即如探囊取物,况且他们已与结河羌人结成掎角之势,互为照应。-旦北宋援兵到来,便可合力图歼。鉴于此种形势,王韶决定先破木征的合围之势,再反过来攻其外援,这样,河州之围可以不战而解。而李宪主张以赏赐激励将士,突杀木征。
王韶、李宪二人在战术上有了分歧,又一时难于说服对方,最后只好折衷处理:各率一路,各依其计而行。王韶遂率锐师绕开河州,直袭定羌城,出其不意全力攻打结河羌,切断了西夏通道,继而命偏将进入南山要冲。李宪则率所部在河州城外督兵力战。
早在李宪巡视西北之前,宋神宗曾赐给他一面黄旗,旗上御书七个大字:“用命破贼者倍赏。”他深知西北将士心向王韶,随己而征者斗志不盛。于是,出征前手执黄旗立于军营门口,号令三军将士说:“此旗乃天子所赐,众将士望旗而战,即如天子亲临督战,敢不用命!”将士们果然精神振奋,争呼誓死向前。李宪又督促众将士将傍山建造的所有营帐烧掉,以表示死战之决心。之后,开赴河州前线,与木征所部在河州城下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这一仗,直杀得天昏地暗,双方折损极为惨重。直到李宪又生一计,命部将抄后路烧毁了木征等人的毡帐时,羌人这才人心大散,纷纷逃往踏白城死守。李宪顺势挥师,大破敌军,一举攻取踏白,并进至余川(故址不详),连破十余座城垣堡寨,木征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来宋营投降。
河州之设的胜利,犹如给宋神宗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满朝文武亦大事庆贺。王韶拜为观文殿大学士、礼部侍郎,李宪则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回还京师后,又升为入内内侍省押班、干当皇城司事,均为令人侧目的恩宠。
三、经营西北,拓地降敌
在叙说李宪经营西北之前,先插述一段南征交趾之事,以旁见李宪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