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北宋经略西北开拓边疆

2014-06-07 16:26:4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查看几则地方史志关于北宋名宦李宪的资料吧: 据郭汉儒(字杰三)等撰修《民国三十八年重修定西县志》卷二舆地二沿革载:《续资治通鉴长编》:汝遮堡...

  以《宋史·李宪传》为基本线索,并查阅《宋史·地理志》《续资治通鉴长编》《读史方舆纪要》《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以及西北地方相关史志资料,我对李宪其人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考证,略述如下:

  一、走马承受,崭露头角

  李宪(约1035~约1086),字子范,开封祥符(治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赵祯皇祐年间(1049~1054),少年李宪净身入宫,开始了太监生涯。初进后宫的李宪,因不懂得皇家内宫多如牛毛的规矩而受到了不少斥答,但他自幼性格坚韧,在低贱繁多的杂役与管事太监的训责中,他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也学会了逢迎拍马。两三年之后,凭着个人聪慧,李宪补入内侍黄门。稍后不久,又迁升为入内西头供奉官。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赵曙晏驾。左右大臣急忙派人召太子赵顼入宫即位,但此时宋英宗的双手忽然又动了一下,守在灵旁的曾公亮(时任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心宋英宗还活着,连忙告知韩琦(时任宰相),要韩琦派人阻止太子进宫。韩琦十分镇静地说:“若先帝复生,即为太上皇,不得阻止太子入宫。”当时身为太子的赵顼被召入宫,临行前对东宫诸人说:“汝等谨守东宫门户,若陛下已选定更佳继承者,我还要回来的!”太子赵顼入宫后,在韩琦等人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是为宋神宗。

  当年十一月,西夏人诱杀了北宋保安军知军杨定。熙宁二年(1069)五月,夏人又入寇秦州,杀死了秦州刘沟堡守将范愿,宋军死伤甚为惨重。在此后两年中,由于北宋没能满足西夏的诸多要求,西夏便在宋夏边地不断发生战事。

  在北宋历史上,宋神宗赵顼算得上有为之君。据《宋史·神宗本纪》记载,他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当太子时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其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即位时,北宋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如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输送辽国、西夏大量岁币,致使朝廷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至治平二年(1065)亏空额已高达1570多万。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广大农民屡屡暴动反抗。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宋神宗没有气馁,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表现出“励精图治,将大有为”“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气概。因对疲弱政治深感不满,且素来赏识王安石才干,故力排众议,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未得其法,加之旧党的极力反对和破坏,最终以失败收场,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历史积极意义。清代王夫之虽称“宋政之乱,自神宗始”(《宋论》卷六《神宗一》),但是宋神宗的政治抱负和对北宋王朝的历史贡献是无可否认的。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