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北宋经略西北开拓边疆

2014-06-07 16:26:4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查看几则地方史志关于北宋名宦李宪的资料吧: 据郭汉儒(字杰三)等撰修《民国三十八年重修定西县志》卷二舆地二沿革载:《续资治通鉴长编》:汝遮堡...

  十一月,刘昌祚率军五万首先攻到灵州城下。接着高遵裕也率兵赶到。就在刘昌祚即将入城之际,高遵裕害怕这次战功被刘昌祚拔定头筹,便利用节制刘军的权力阻止刘昌祚攻入灵州,定下了所谓合围灵州的下下之策。当时,宋神宗也深恐刘、高孤军深入兴、灵二州有所不测,急命李宪亲率重兵、押运粮草从兰州赶往兴、灵二州,董毡也率吐蕃军协助同往,以为后援。但此时的李宪却一心放在建立兰州帅府上,对于再趋重兵增援并无甚多兴趣。在进发兴、灵二州的途中,因为遇到了夏人的阻截,李宪错误地决定折道天都山(今宁夏中卫境内),焚烧了西夏的南牟内殿和所有馆库,迫使西夏统军星多哩鼎退守葫芦河流域,然后班师回到了兰州。

  就在这时,高遵裕、刘昌祚围困灵州城十八天却仍旧不能破城,早已粮饷不继,又值天降大雪,兵卒饥寒交迫,斗志渐渐衰颓,可谓进退维艰。粱太后见时机已到,便下令决开黄河七级灌渠,淹灭高遵裕围城大军。可怜宋兵十余万众,冻溺而死者不计其效,夺路逃生者仅有一万三干多人。这次大规模的伐夏行动(史称“灵州战役”),除李宪所部之外,其他各路大军均困于灵州,因粮草断绝,先后惨遭溃败,北宋王朝共计损失近四十万人。

  战报传至朝廷,神宗大为恼怒。元丰五年(1082)正月,降旨高遵裕责授郢州(今湖北钟祥)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王中正、刘昌祚分别受到降职处分。李宪未能率部及时赶到灵州相援,董毡所部也严重失期,两人均出师无功。事后,李宪深知此次军事失利非同小可,便急忙上疏神宗,一方面强调自己开发兰州、会州有功,另一方面又以中途受阻、无法如期赶赴兴、灵二州为借口,把罪责尽量往其他将领身上推卸,企图以此邀功弭责。同知枢密院、宰相孙固认为李宪未能如期会师,按律当处斩刑。然而在对李宪的处理上,神宗与朝臣发生了严重分歧。神宗认为李宪经营西北数年,功大于过,再加上李宪的强口狡辩,并且此役确实客观上保存了熙河路大军,于是只是诘问董毡失期的原因,对李宪以粮不济为借口而赦其无罪。

  对此,李宪感激涕零。为了纳忠效信,时方灵州兵败三月,李宪上书神宗,请求再举伐夏,以将功补过。神宗问计于宰相王珪,王珪见风使舵,表示可以。宋神宗又问计于王安礼(王安石弟),王安礼认为过于仓促,难免再败。由于宋朝新败,朝议不一,所以此事不了了之。不久,神宗催李宪回京议事,并诏赐白银、丝帛甚多,任命其为泾原路经略安抚制置使,配给卫士三百人,加封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后来,诏令其重回熙河路任职,并节制秦凤路诸将。

  五、屡遭贬降,终老陈州

  西夏击败北宋五路大军后,对北宋边境地区的侵掠更加肆无忌惮。为了固守边镇,元丰五年(1082)七月,宋神宗委派给事中徐禧、内侍李舜举巡边来到鄜延与种谔商议,准备在夏、银、石三州交界地段修建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境内)。又命李宪与徐禧掎角而守,互为应援。种谔认为此地依山而无水,有犯兵家所忌,不应当建城。宋神宗不听,反而下令徐禧率领蕃、汉兵民兴工修筑,并限十四天把城修好。徐禧筑起永乐城后,留下副总管曲珍领兵一万驻守。因为永乐城的修筑对西夏的确构成了极大威胁,加之夏人新胜,斗志正盛,于是从全国调发三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永乐城。徐禧同将领们登城西望,但见夏兵弥原遍野,难以看到边际。西夏骑兵“铁鹞子”也渡河来攻,势不可挡。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