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北宋经略西北开拓边疆

2014-06-07 16:26:4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查看几则地方史志关于北宋名宦李宪的资料吧: 据郭汉儒(字杰三)等撰修《民国三十八年重修定西县志》卷二舆地二沿革载:《续资治通鉴长编》:汝遮堡...

  在进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查看几则地方史志关于北宋名宦李宪的资料吧:

  据郭汉儒(字杰三)等撰修《民国三十八年重修定西县志》卷二“舆地二·沿革”载:“《续资治通鉴长编》:'汝遮堡有二,一为李宪所筑,后改名定西城;一为范育奏请、章楶建筑,赐名安西城。'”(《重修定西县志校注》,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

  据刘汉杰、冯麟等撰修《定西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10版)“大事记”载:“1081年(元丰四年)八月,李宪总领七军至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击败夏人两万余骑,驻兵汝遮谷。十月,总兵东上,平夏人于高川、石峡(今鲁家沟、石峡湾一带),次葫芦河川而还。1082年(元丰五年),熙河大经制司奏请:自努札堡以西属通远军。十二月,李宪奏请筑努札堡,以努札堡为定西城。”

  据刘光华等撰修《兰州市志·建置区划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概述”载:“元丰四年(1081年),宋神宗派熙河经制使宦官李宪率军收复兰州,以宪部将李浩知兰州事(即“兰州知事”)。为防御西夏进攻兰州,李宪等在黄河北岸今城关区白塔山下筑金城关。”

  由此可见,李宪其人与定西、兰州历史(特别是定西城、兰州城的筑建定名)均有着密切联系。故此,有好多定西人、兰州人(包括相当一部分文化人)大都认为李宪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功于定西、兰州等地的好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宪究竟如何呢?这还得从中国古代的宦官制度说起,因为李宪就是宦官出身。

  中国古代的宦官制度,肇始于商代,形成于西周。当时,宦官不过是商周王宫内的侍奉人员,地位并不甚高。延至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王权下移”,使用宦官的特权实际上已不仅限于周天子,各国诸侯亦纷纷开始使用宦官。据北宋王若钦等著《册府元龟·内臣部总序》载:“平王东迁,诸侯力政,霸者间起,多僭王制,晋、宋、齐、楚、鲁、卫诸国,皆有寺人。”所谓“寺人”,就是当时对宦官的称呼。诸侯君主对享乐的追求和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为宦官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宦官开始从开关宫门、洒扫庭除、奔走供应、饮食起居等宫廷杂役,逐渐嬗变为活跃于政治舞台的一股特殊势力,乃至于参与国政、军事和宫廷争斗,甚而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专擅朝政,诸如春秋乱齐之宦竖刁,先秦擅政之宦赵高,西汉结党乱汉之宦石显,东汉桓灵之“五宦侯”“十常侍”,西晋“八王之乱”之宦董猛,北魏废后诛相之宦刘腾,唐代干朝预政之宦高力士,明朝作威作福之宦王振、刘瑾和魏忠贤,清末乱政之宦安德海、李莲英等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历史祸患。在北宋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权势震动内外的宦官,他们有的活跃于西北战事(如李宪、王中正),有的参与了新旧党争(如程昉、陈衍),有的主持着大兴土木(如宋用臣),有的专门管理着皇城(如石得一),有的直奏朝事(如高居简),但终归恣其残苛,罔上害民,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里专门论及的是北宋神宗时期活跃于秦陇战事的宦官李宪。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