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外,大国关系的一大要素是信誉。应该让盟友和对手都知道,你是言出必行的。这一点在东亚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重要。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本月晚些时候在亚洲地区挥舞美国旗帜的时候,应铭记这一点。
表面来看,美国总统的策略已足够清楚。华盛顿方面一直以接触与反向下注并举的方式应对中国崛起,在吸引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同时,重新巩固自己与亚洲盟友的关系。最近,中国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强硬姿态,促使美国倒向更加坚定的“接触与竞争”政策。奥巴马出访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是为了强调美国作为环太平洋地区固有大国的地位。
最具考验性的一站是东京。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亚洲盟友。安倍晋三(Shinzo Abe)就任日本首相以来,日本也成为美国最棘手的盟友。如果说美国希望制约中国,那么美国同样急于约束安倍。结果是,美国摆出的姿态在信誉中参杂了模棱两可。而这两者实际上是不相容的。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一事,将中日紧张关系这个话题挤下了头版。但东中国海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争端、以及相关历史争论的危险性,并不因此而减少一分。中日关系在趋于破裂。中国官员表示,只要安倍仍然在位,中日关系就不会改善。中日相互的敌意已深深渗入公众舆论中。
在上海的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Stockholm China forum)上,我听到一名中国高官称,日本首相挑衅了邻国,犯有历史修正主义和军国主义。日本不仅对亚洲地区构成威胁,还对整个国际秩序构成威胁。
东京方面则反唇相讥,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带领中国走上毫无约束的扩张主义道路。中国不仅希望从日本夺取领土,还希望从越南和菲律宾夺取领土。在日本看来,中国最近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其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合,就证明了北京方面的意图。
这种言论往往是套话。让中日对峙变得火药味十足、使得美国在一旁心惊胆战的是,中日开始翻历史旧账。中国决意要洗刷过去的耻辱。安倍则不愿道歉。尖阁诸岛争端不仅关乎领土,也关乎民族情感。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国家主席就成为自邓小平以来威信最高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凭借“太子党”身份,他绕过了中共的集体领导机制,也几乎毫不在乎党内老人的看法。在许多人看来,让中国重新成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是习近平再三宣称的“中国梦”的自然延伸。
安倍也有自己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一直表现为国际社会中的模范公民,支持合作、回避冲突。安倍则来自另一种不同的传统。安倍式民族主义宣称,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必须实现复兴。在对内实施安倍经济学的同时,日本必须摆脱二战后接受的罪名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