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战略观察 > 深度观察 > 正文 >

探究甲午战争与军队兴衰周期率

2014-06-07 15:05:48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894年爆发,持续近一年,最终以清政府失败告终的甲午战争,到今年已是两个甲子年了。国人重甲子,更重历史之得失,因此今年各方对甲午战争的反思空前。无不痛惜中国战败,痛惜

  跳出军队兴衰周期率的根本

  如果说跳出国家兴亡周期率,靠的是民主。那么,跳出军队兴衰周期率靠的则是变革强军。历史上,只有那些认识到存在着兴衰周期,始终警醒有打败仗可能,通过不断进行必要的军事变革磨砺战争刀刃的军队,才能够真正保持战斗力,维护国家安全与主权。

  此类变革,首先是精神和信仰层面的。要想跳出军队兴衰周期率,必须首先解决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的问题?必须依据形势的发展始终坚持信仰凝聚,创新理论,以把人心、军心汇聚成战无不胜的洪流。在这一问题上,甲午战争同样给人以启示。

  甲午战争的失败,某种程度上就在于一个“散”字。在权力中枢有帝党和后党之争,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两派为最高统治权明争暗斗。在朝廷上,主战与主和产生分歧,朝中大臣们从各自既得利益出发,各执一词。这些导致清廷对日决策忽东忽西,朝令夕改,总体上杂乱无章。同时在战场上,淮军、绿营、练军、海军各成派系,清军原是大拼盆,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力量体系。其直接后果是各为其主,各自为战。曾经亲历这场战争的英国人泰莱说,此役非中国与日本之战,实淮军和北洋舰队精神领袖李鸿章与日本之战。李鸿章也曾自称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清朝上下为什么会如此散漫呢?1894年,在中国混迹多年的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在报告中描绘了大清浮华背后的真实: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清廉高洁之士多不容于时流,屈居人下。上至庙堂大臣,下至地方小吏,皆以利己营私为事,朝野滔滔,相习成风。也就是说,大家虽然身着官服,但奉行的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知盘剥,哪知国家?不知国家,就不知责任,所以虽然第一时间掌握了敌情,也会无动于衷。

  有资料显示,1894年10月24日8时许,驻扎在普兰店貔子窝的捷胜营马队从渔民处得知,有多艘不明船只泊于花园口外,便派骑探侦察,途中捕获3名日本间谍,掌握了日军将在花园口登陆,尔后攻占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的重要情报。但面对这一重大敌情,驻守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的清军将领无所作为,唯上是从,不敢有任何动作,声怕因一己之动影响国家整体外交,担不起责任。不知国家,只知盘剥,也就造成了官民的分立。

  甲午战后,一位日本官员在湖北沙市吃惊地发现,在这座长江中游港口城市,民众根本就不曾听说过刚刚打过的战争。据此有人称,普通民众是一盘散沙,对战争漠然视之。但显然,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官员盘剥太甚,民众早已离心,任由肉食者自谋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