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历史 > 正文 >

武器虽好素质却低 甲午陆战清军失利的原因

2014-06-09 09:31:2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几乎未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呢?作为前期清军统帅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的落后

  (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湘淮集团兴起,形成督抚专政的局面,这对甲午战争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清军的装备均是省自为政,各行其是,因此,各省参战部队的枪炮品种、型号极不一致,即使一军之中也往往互相参差。前述各省所购之武器,分别来自德、英、法、美、英、比等国,据说进口枪炮的型号可达三四十种:国产武器也由于军工企业分别隶属不同的集团,存在着种种差别。各种枪械的口径不一,"弹药参差,不能互相济用",给战争中的弹药补充和火器配备造成极大的困难。"无论怎样有效率,怎样诚实的辎重队,也决不能为队伍所带七拼八凑的杂牌武器配备合用的弹药"。更何况清军根本没有适应近代战争的后勤保障机构,这就在战场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前线部队或有枪无弹,或弹不对枪。如宋庆所部使用的马梯尼枪子弹大小竟有四、五种,而天津军械局仅存20年前的旧子弹10万粒,既不知是否合膛,又不知是否失效。再如山东存有毛瑟枪子弹667000粒,其中不合膛者竞达475000粒。安徽癛生朱照的一段话,可以说是对这种混乱状况的总结:"炮则有格林、阿姆斯特郎、克虏伯、田鸡炮、开花炮等种,枪则有新旧毛瑟、林明敦并中国自制之快利枪,名色繁多,殆难屈指。夫枪炮一种有一种之弹药,即一种有一种之施放之法。弹药或误,则与枪炮格格不入,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松或紧,皆不适于用,则有器与无器等"。"此炮之弹,或误入他炮,则必不能开放"。各种枪械,"临阵时往往有枪与弹不合之弊。盖由常兵入伍者多系椎野粗卤之夫,不能一一辨认;间有一二老于兵者,虽有辨认,而仓卒时或信手误携,贻害匪浅。况种类繁伙,即营官、哨弁尚有不能尽识者哉?这与日军统一使用国产定型枪炮,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