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历史 > 正文 >

武器虽好素质却低 甲午陆战清军失利的原因

2014-06-09 09:31:2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几乎未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呢?作为前期清军统帅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的落后

  (四)清军使用的枪炮在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玉石交混的。官兵对武器的不善保管,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国产武器中,江南制造局生产的"林明敦中针兵枪多有走火之弊,故各营末肯领用"。以后改造快利枪,也因技术、设备落后,"未能过求精致"。金陵机器局生产的大炮,竟多次发生炸膛事故。进口武器固然性能较国产者优越,但内于经办人员的营私舞弊和外国商人的有意欺蒙,有不少"陈年之存货而诡为新制"者,以致"价多浮冒,物不精良"。就连赫德也认为中国政府不必"去花钱买这些可能一半已经无用的旧东西"。由此导致前线部队往往领到的是不能使用的旧枪。如总兵徐邦迟受命募军,所领1200枝进口的毛瑟枪就都是"实不能用的旧货"。这种武器,"临阵用之,子药不能及远,而又无力,开至数次,机关损坏"。至于清军使用的炮弹、子弹,大部分中国能自行生产,但由于设备和技术上的问题,加之管理人员偷工减料,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天津机器局"配置于药之分量或多或少,或搀和不应用之物,致使自裂自败,有用之枪,转成巨患"。江南制造局所造子弹,"每逢演用往往误火,一及吹弹不能致远(原文如此--引者),甚至炸坏铜壳,登开后堵伤人等弊"。吉林机器局就更是等而下之了。进口弹药要好一些,但也并非没有问题,如汉纳根等人经手购买的小口径快枪子弹,"每箱上层尚佳,用至下层,往往有不合膛或药力不足,难于及远"。前线部队由于使用劣质弹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东北部队所领子弹,"半多不响,即响亦不及远,拆验药已成灰",毅军"探马与倭战,连发四枪,不响,被倭击毙"。炮弹中也往往"实以泥沙"、"和以泥蜡"而不可用。据日方记载,旅顺口之役清军炮台发射的炮弹,"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伤者甚少,之所以如此,无他,海岸诸炮台发射敌之大口径炮弹,其弹中大半填装以大豆或土砂故也"。清军对武器弹药的不善保管,也使优质枪炮的性能大大打了折扣。平壤守军的"克虏伯优质大炮竞锈得大部分连炮栓都拉不开"。北京的炮兵在连绵阴雨之中,"把一批大炮放在街上,让它陷在泥辙里没人管"。刘坤一驻扎山海关时,"自天津运往山海关机器炮四十尊,有弹十万枚,由火车运送到关,堆积沙土中,阅效十日,无人收管。经德国某教习前往查看,谓子药全行潮湿,不堪应用。强使试验,只能及三十码远近,较之原制炮力不及二十分之一"。此类情况,几乎各军各处尽皆有之,言之令人痛心。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