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历史 > 正文 >

大唐吐蕃第一战:松州之战唐帝国重新众多少数

2014-06-09 09:31:0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一、战前背景--吐蕃打垮吐谷浑,并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 松州战役之前,吐蕃先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和白兰诸羌。笔者对此作一简单介绍。 1、交战各方的基本情况 吐蕃与吐谷浑的

  一、战前背景--吐蕃打垮吐谷浑,并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

  松州战役之前,吐蕃先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和白兰诸羌。笔者对此作一简单介绍。

  1、交战各方的基本情况

  吐蕃与吐谷浑的基本情况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新旧唐书吐蕃传和西域传对它们有详细的记载。

  党项和白兰诸羌的情况,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党项在吐谷浑以南,由很多部落组成,其中拓拔部最强。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党项细封部归降大唐,唐朝在其地设置羁糜州轨州,拜其首领为刺史。此后,除拓跋部之外的党项诸部纷纷归顺唐朝,唐朝又相继设立崌、奉、严、远等羁糜州,对其加以控制。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军击败吐谷浑后,拓跋部在唐朝的招抚下,也前来归降,唐朝在其地设立了懿、嵯、麟、可等三十二个羁糜州。以上羁糜州大多隶属于松州都督府。

  白兰在吐谷浑以南,在党项以东,力量较小,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遣使入朝,后唐朝在其地设立了维州、恭州等羁縻州。

  党项及白兰的具体情况,可查阅新旧唐书的西域传。

  2、交战经过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汉文史书称之为弃宗弄赞)率军入侵吐谷浑并将其击败。

  (1)出兵原因

  关于出兵的原因,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成是吐蕃请婚遭拒、使者恶意挑拨,如《资治通鉴》就记载道,“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赞遂发兵击吐谷浑。”

  实际上,当时的吐蕃,正处于扩张时期,唐旄、苏毗和羊同等与吐蕃相邻的部落都遭到了吐蕃的进攻,征服吐谷浑只是吐蕃对外扩张行动的一部分。请婚遭拒及使者挑拨,只是借口和导火索而已。

  而唐朝为什么不答应吐蕃的请婚要求呢?笔者认为,太宗时期,唐朝在消灭东突厥后,国势日盛,威震四海,因此,唐朝一般是在周边势力向其表示臣服之时,为加强关系才对其赐婚,将弘化公主嫁到吐谷浑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吐蕃当时并未明确向唐朝表示臣服,此时赐婚,对唐朝没有实际意义。

  (2)双方实力对比

  吐蕃不必多说,当时正处在上升期,“近世浸强,蚕食它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资治通鉴》)。

  而当时的吐谷浑刚刚在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遭受了唐军的毁灭性打击,国力虚弱,内乱不断,且其内部一直存在亲吐蕃的势力。在吐蕃入侵之前,吐谷浑就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内乱,“其相宣王跋扈,谋作乱,欲袭(弘化)公主,劫诺曷钵(吐谷浑的可汗)奔吐蕃”(《新唐书西域传》)。

  双方实力一强一弱,差别非常明显。

  (3)交战过程

  吐蕃的进攻非常顺利,“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吐蕃)尽取其赀畜”(《新唐书吐蕃传》)。

  打垮吐谷浑后,吐蕃又乘胜击破了党项及白兰诸羌,“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新唐书吐蕃传》)。松州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二、松州初战,唐军受挫

  先简单介绍一下松州,松州属唐朝剑南道,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朝将松州设为下都督府,主要负责管理党项及其他诸羌的羁縻州。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七月乙亥,吐蕃开始入寇松州。(《资治通鉴》)

  松赞干布在进逼松州之后,并未立即深入,而是继续遣使请婚,只不过态度更加强硬,“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新唐书吐蕃传》)。

  当时担任松州都督的人叫韩威,史载“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新唐书吐蕃传》),这次接触战,唐军损失未必很大,因为松州作为一个下都督府,本身的兵力并不多,而韩威出阵的目的又是观察一下吐蕃军,所带领的士兵自然也不会很多。

  但是,此战影响却不小,战后,原本附属唐朝的部分羌酋发动了叛乱,“羌酋阎州(一说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并以州叛归之”(《资治通鉴》)。

  这里多说一句,关于韩威,史书里对他的记载很少,但是,在两唐书西域传和资治通鉴中提到,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阿史那社尔征讨西域时,唐军将领中有一个叫韩威的,时任伊州刺史。如果这两个韩威是同一个人,那么,韩威可能是在松州受挫后受到了降职处分,因为松州是下都督府,其都督是从三品,而伊州是下州,其刺史仅仅是正四品下。

  三、再战松州,吐蕃败退

  吐蕃在松州的进攻,使得太宗下决心对吐蕃重兵出击,“(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一说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资治通鉴》)。下面对此次交战作简单介绍。

  1、唐军将领

  参战的四位唐将,侯君集和执失思力在此不再介绍,两人在新唐书中都有传,都是能征善战之将;牛进达在两唐书中没有传,但是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他的记载很多,此人后来参加过对高昌和高句丽的征讨,也是一员虎将;至于刘兰,两唐书在侯君集等人的传的后面附有他的传,他参加过对突厥作战,也非等闲之辈。

  2、双方兵力对比

  唐军不必多说,史书明确记载为步骑5万。

  吐蕃有多少兵力呢?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说有20万,有些夸张了。据范文澜先生编写的《中国通史》记载,吐蕃在松赞干布时期,其军队划分为四如四十东岱,东岱就是千户所。当时四如四十东岱刚刚形成,其总兵力在4万至5万当是比较合理的。吐蕃史书记载松赞干布要求娶唐公主时,说“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以此来看,当时吐蕃的主力部队大约也就是四五万人。

  因此,总体看,唐军与吐蕃军兵力大体相当。

  3、交战过程

  牛进达作为唐军的先锋,率军首先与吐蕃军交战,“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资治通鉴》)。唐军奇袭获胜,但吐蕃主力也未受多大损失,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下令撤军,松州之战至此结束。

  4、罢兵原因

  吐蕃为何要在未决胜负的情况下退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松赞干布此次进攻松州,原本就不是要抢占唐朝的多少土地,而是强迫唐朝赐婚,现在,唐朝不但不赐婚,反而发重兵前来应战,如果松赞干布不撤军,双方继续厮杀,他的目的就更加无法实现。

  第二,吐蕃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多年征战,连兵不息,新征服的各部落也需要时间去逐渐安抚,松赞干布的大臣也因此劝他退兵,“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新唐书吐蕃传》)。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以吐蕃主力与唐军决战,过于冒险。

  第三,在这次交锋中,唐军展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当时唐军主力部队还未到位,但仅仅是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就以奇袭的方式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从气势上压倒了吐蕃。

  唐朝在获胜之后,为何没有乘胜追击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吐蕃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使得唐军不必继续追击。唐朝对其周边势力,并不是都要赶尽杀绝,只要使其臣服于唐朝,就算达到目的,吐谷浑就是明证。

  第二,太宗对吐蕃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吐蕃是新兴势力,此前与唐朝也没有什么交往,此次接战后又快速撤军,对唐朝威胁也不大,因此,太宗皇帝对它并未特别关注。当时,太宗皇帝较为关注的,还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

  四、唐蕃讲和,各有所获

  松州之战后,吐蕃主动撤军,遣使谢罪,并再次请婚,“引而去,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许之。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新唐书吐蕃传》)

  松州之战后,吐蕃获得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提高了自己在周边势力中的威望,同时,文成公主入藏,将先进的汉文化带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在此,笔者重点分析唐朝在松州之战后获得的利益。笔者认为,唐朝获得的利益,主要有两方面。

  1、吐蕃从吐谷浑和党项及白兰诸羌撤军,唐朝恢复了对上述诸部的控制。

  松州之战后,“弄赞惧,引兵退”(《资治通鉴》),这里的退兵,是仅仅指从松州城下撤退,还是同时也从吐谷浑和党项及白兰诸羌的土地上撤退了呢?笔者认为是后者,现分析如下。

  先看吐谷浑。

  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谷浑,以吐谷浑内附故也。”无独有偶,《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年表》也记载道,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开始,吐蕃大论禄东赞连续多年驻在吐谷浑,并曾与唐军苏定方部交战。双方史料互相印证,说明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政权一直存在,而且是一个亲唐政权。此外,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既而与吐蕃相攻,上书相曲直,并来请师,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从“相攻”和“天子两不许”,可以看出当时的吐谷浑并不是特别的弱,所以唐朝并未明显的扶持吐谷浑。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作为一个亲唐政权仍然存在,而且实力并不很弱。既然吐蕃松赞干布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就已经重创吐谷浑,把吐谷浑打到青海湖了,为什么在二十年后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松州之战后,吐蕃从吐谷浑撤军,吐谷浑重新归附唐朝,并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实力有所恢复。

  再看党项。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二年,置(松州)都督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远、奉、严、诺、蛾、彭、轨、盖、直、肆、位、玉、璋、佑、台、桥、序二十五羁縻等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忽叛,屡有废置。”上述羁縻州,多是在党项及其他诸羌的居住地设立的。

  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在介绍诸党项羁縻州时,记载道,“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党项羁縻州)初隶松州都督府,肃宗时懿、盖、嵯、诺、嶂、佑、台、桥、浮、宝、玉、位、儒、归、恤及西戎、西沧、乐容、归德等州皆内徙,余皆没于吐蕃”。

  综合新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诸党项羁縻州的大规模废弃有两次,一次是在高宗时期,一次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太宗贞观时期曾大规模废弃党项羁縻州。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蕃已从党项撤军,诸党项羁縻州重新被唐朝控制。

  最后看一下白兰。

  贞观时期,唐朝在白兰设置了维州和恭州。恭州此后是否被废弃,笔者未查到相关资料,但是,维州不但在贞观年间未被废除,而且在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从羁縻州升格为正州。这说明,吐蕃在松州之战后,也从白兰撤军了。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朝通过松州之战,恢复了其对吐谷浑和党项及白兰诸羌的控制,可谓战果丰硕。

  2、吐蕃与唐朝维持了二十年的和平局面,大唐西部边陲的安全得到保障。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唐朝虽然消灭了东-突-厥,打垮了吐谷浑,但是,边境仍有安全隐患。继东-突-厥之后,薛延陀称雄漠北,胜兵二十万,对唐朝的北方边境重新构成威胁。此外,西-突-厥势力虽然有所衰弱,但仍称雄西域。唐朝与吐蕃的二十年和平,使得唐朝得以集中精力,对北方和西北用兵,并取得重大胜利,而不必过于担心吐蕃在西线的掣肘。

  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唐朝在松州之战中收获颇丰,以极小的成本,获得了巨大收益。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