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钱学森认为导弹将取代飞机 不再大力发展飞机

2014-06-07 17:29:1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我国国防工业发展史上,曾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争论,是关于飞机与导弹的关系,并相应地由此带来了关于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关系的争论。这段争论时强时弱,延续近30年,最终也没有比较明确的结论。

  钱学森认为,“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时代的开始。”而空间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要不要走在发展飞机的基础上发展导弹的老路子的问题”。

  他对发展飞机与发展导弹所做的具体分析是:

  一是飞行距离(应为速度,原文如此)上,导弹可以达到M数20,飞机只能到M数3~5,与导弹远无法比。

  二是作战效能上,飞机载弹量大,但有了氢弹以后,重量不大的弹能产生很大的威力,此方面不能再成为飞机的优点。

  三是二战期间,飞机平均使用次数(不被击落)约10次,而随着防空技术进步,现在飞机平均使用寿命至多不过4~5次,飞机不见得合算。

  四是机动性上,飞机要有机场,导弹则不需要。

  对比结果是:“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导弹都比轰炸机优越。”“飞机的强击任务可用中程导弹来代替,侦察任务可用飞航式导弹通过电视摄影取代,而在运输方面,苏联科学家说也有可能用跳跃式飞行的火箭飞机。”

  最后结论是:“在军用上,飞机的效能已接近了它的末期”,“飞机最后必然让位于速度更快的新事物——导弹。”“我认为不能再走别的国家的老路,由飞机到导弹,而应该直接研究导弹!”

  钱学森的观点,当时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而且很快由一种专家观点上升为决策主张。根据查找到的史料来看,当时中央主管国防事业的领导和有关机构是接受和认可他的观点的。就在他这个观点提出后的次年,时任军委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聂荣臻在《关于几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中首次提出:“现在使用的喷气式飞机似已是最后一代,喷气轰炸机当其达到超音速时,亦是最后一代,因此,在我国科学技术人才极缺,水平亦低的情况下,不宜以大力对飞机的改进进行研究工作,而应采取依照苏联图纸进行生产的办法解决军队今后的装备需要。”“今后空中斗争的研究方向应首先集中仅有的技术力量用火箭、导弹方面的研究和制造。”

  受这个思想影响,当时的军委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完全赞成这一主张,认为“飞机可以停止发展。”而主管航空工业的当时重工业部领导也曾就国防科研问题,向中央报送过含有此类观点的正式文件,万毅部长曾坚决表示要导弹不要飞机。他指示情报所写的材料说明飞机已到了消亡的时代。

  这个观点对当时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后来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徐昌裕回忆讲:“当时的领导认为,将来导弹可以代替飞机,现在中国不应花大量钱财和人力去研究和发展飞机,不论是歼击机还是轰炸机,都没有用了,直接搞导弹就可以了。所以只重视发展导弹,不重视飞机,把航空科研排除在尖端之外,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可有可无”,应当说这个影响是不小的。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