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增援朝鲜
9月8日,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日本政府把大本营由东京移到广岛。12日,日本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大将到达朝鲜仁川,指挥平壤战役。他对麾下将士训示道:“万一战局极端困难,也绝不为敌人所生擒,宁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儿之气节,保全日本男儿之名 誉。”15日,天皇睦仁到达广岛,亲自指挥对华作战。
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运动,12日以后陆续到达平壤,15日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进攻平壤的日本陆军共计16,000多人,山炮44门。
日军进军平壤,李鸿章不敢怠慢,急电叶志超及诸将加强防守。叶志超见后援迟迟不到,恐后路被日军自海上登陆所断,遂分兵数千驻扎在安州、肃州和义州。这样,驻守平壤城内外的清军只有约9,500人,山炮、野炮和机关炮38门。至9月13日,防御部署基本就绪。
9月12日,日军进攻牙山的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率领下,进至大同江边,试图渡江。清军发炮轰击,日军前卫被迫后退。于是日军分成左右两翼,配备大炮二十门。双方首先展开了激烈的炮战,10时,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清军堡垒发起冲锋,毅军、盛军士兵顽强抵御,大同江北岸的清军炮兵也发炮支援,日军被击退。13日下午,双方又炮战许久,日军仍未能渡江。与此同时,其它三路日军也先后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与清军防守阵地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