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对乌克兰局势发展的反应颇能说明问题。中国官媒发表的评论同情莫斯科,强调普京保护俄罗斯和讲俄语公民的利益,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网民也表示敬佩普京对西方的蔑视。
文章认为,北京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克里米亚问题的表决投了弃权票,这不能解释为反对俄罗斯。就国际外交来说,中国采取的这种立场只能解释为对克里姆林宫的“友好中立”。人们或许可以怀疑,作为交换,北京期待莫斯科拿出同样的“友好中立”,比如有关北京在东亚和西太平洋的行为。
文章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几年,美国曾享受过自己的“单极时刻”。那时候,华盛顿很容易就能采取一种双重的遏制政策:同时针对俄罗斯和中国。从那以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如今的美国几乎没有能力同时对抗欧亚大陆的两大强国。美国必须决定哪个地区更为重要:苏联解体后的东欧还是东亚。这个选择可能不愉快,但无限期地拖延会产生严重后果。
文章认为,尽管中俄关系当然历来都很复杂,但这或许不会阻止双方达成协约,只要两国感知到共同的敌人。乐观地说,当前的乌克兰局势不会导致战争,但很可能成为重要的一步,把国际秩序彻底改变为对抗的两极,即美国领导的西方面对中俄轴心。西方“孤立”俄罗斯的行动最后可能弄巧成拙。这不会迫使莫斯科从乌克兰撤出,反而会让其更靠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