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揭秘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2014-06-07 16:26:0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许多人认为,在战后美国一直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政策,事实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在阻止美国势力的增长,彼此是相互的。可以肯定地说,苏美双方最初都不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生面对面

1950年1月14日,中苏能够签约是毛泽东顶着巨大压力,同斯大林斗智斗勇的结果,如果此时毛泽东不出兵,斯大林肯定对毛泽东有看法,中苏关系很有可能产生破裂。在斯大林看来,中国如果不出兵,毛泽东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同蒋介石、铁托一样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

毛泽东自视为世界革命的领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最不想戴上这顶帽子。因此,毛泽东说了这么一句话,打败也得打。在他看来,发动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争胜败、斗输赢,而是要向斯大林证明,中国人是敢打的,是有大局意识的,是照顾世界革命利益的,我毛泽东是具备当领袖资格的。分析毛泽东,必须把思考路径落实到这两个方面。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就当时的情况看,中国共产党离开苏联的支持,没有中苏同盟条约的保证,管理一个偌大的国家,确实存在不少的困难。以中共干部结构为例,我查阅的大量资料表明,中共缺乏管理城市经验的干部严重到了相当的程度。上海战役围而不打,长达数月之久。究其原因,在毛泽东给斯大林拍发的电报中给出了答案,毛泽东说,我打上海很容易,可那是我们没见过的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下来怎么管?你赶快给我派专家来,又是电灯又是电话,还有下水道,我们什么都不懂。此后的谈判也都是围绕干部问题、请求援助的问题展开。

如,1949年1月,解放军马上占领西安、南京几个大城市,军队进了城从没见过这么宽的马路、高高的楼房,比照在山沟间、窑洞里有很大的反差,国民党留下来的知识分子信不过,依靠西方也不行,只有依靠苏联这一条路。陈云就曾同苏联大使讲过,弄金融,金融不懂;弄交通,交通不懂;下水道也不懂。什么都不行。因此,通过签订中苏同盟条约,建立稳固的中苏关系,对于巩固中共政权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毛泽东始终予以关注的大问题。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