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血战镇南关:用法国人的头颅重筑中国门户

2014-06-05 16:28:5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中国近代史上的多次反侵略战争,几乎都是以清朝政府战败求和,割地赔款而告终。然而,中法战争的结局却有点特殊。它是在清朝爱国军民获得空前大捷,乘胜进军的大好形势下结束...

  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海上战场,清军在淡水获胜,使法军企图一举侵占台北的阴谋破产。在镇海退敌,击伤了法海军舰队司令孤拨(后伤重毙命),使入侵中国本土的法军蒙受巨大损失。在陆路战场,西线的黑旗军和滇军包围法军盘据的宣光,虽久攻不下,却牵制了大量法军,迫使波里也把第一旅团从东线调到西线,打乱法军的作战部署,有力地支援了东线清军的作战。东线的清军奉命“力图进取,”其前锋曾进抵船头,郎甲、谅江一带。然而,广西巡抚潘鼎新原是淮系军阀集团的骨干,受清廷中主和派头子李鸿章的遥控,忠实地执行李鸿章的指示:北圻反攻,“即是牵制,切勿攻坚伤锐;”以“炮械未至,米粮缺乏”为借口,消极避战。1885年初,法军猖狂反扑。由于潘鼎新指挥失误,“一日之间号令屡改”,前线诸军难于支持,纷纷后撤。潘鼎新惊慌失措,于二月十三日晚焚弃谅山、连夜逃入关内,一直狂奔到距镇南关一百余里的龙州。关外清军因主帅先遁,群龙无首,也就不占自退。法国侵略军遂陷镇南关,侦骑进至关内约二十华里之幕府。二月二十五日,法军“焚关自退;”发出猖狂叫嚣说;“越南是法国的地界;”并在镇南关的废墟上竖一木牌;宣称:“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其侵路气焰真是嚣张至极,当时,“法既入关,各军多溃逃。无复队伍。淮军大掠龙州,商民迁徙一空。……游勇不陆肆掠,难民、逃军蔽江而下。关内大震,沿江自南宁、梧州、浔州达于桂林省城,无不惊扰,纷纷告急、请兵,南宁戒严。”镇南关--谅山战役就是在战火已烧到了祖国南大门,大局岌岌可危的情势下发生的。

  二、冯子材奠定镇南关大捷的基础

  冯子材(1818-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祖籍广东南海,父母早丧,随其兄迁徙到广西钦州县城定居,以小商贩为业。成年后曾当保镖,护送商旅。1850年前后,冯子材曾参加天地会反清起义,后受招安,投入清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贵州苗民起义,由哨官、千总,副将、总兵,擢升至广西提督和贵州提督。1882年,因官场黑暗,受徘挤,冯子材郁郁不得志,称疾告老还乡。1884年4月,清朝政府再次起用他,任命他为尚、雷、廉、琼四府团练督办。冯子材虽年老力衰,却能以救国救民为已任,欣然受命。冯子材树旗招兵,在“不当兵保家卫国,老番打来了,就要当亡国奴”的号召下,钦廉、上思、龙州一带的贫苦农民掀起了踊跃从军的热潮。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组建起一支有十八个营,约九千人左右的军队,名为“萃军”。萃军战士的民旗意识很强;且大多数人年富力强,精通武艺。加上冯子治军有方,因此萃军人数虽少,也未经过严格训练,却有卫国保象、舍命杀敌的英雄气溉和旺盛的斗争精神;成为一支能打胜仗的劲旅。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