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血战镇南关:用法国人的头颅重筑中国门户

2014-06-05 16:28:5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中国近代史上的多次反侵略战争,几乎都是以清朝政府战败求和,割地赔款而告终。然而,中法战争的结局却有点特殊。它是在清朝爱国军民获得空前大捷,乘胜进军的大好形势下结束...

  1884年2月17日,冯子材率领萃军从钦州誓师出发,开赴镇南关前线。行前,冯子材祭告祖宗,嘱附家人说:“万一军有不利,百粤非复我有,亟率我眷属,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水为中国民,免奴外族也。”并带三子相荣,五子相华随侍左右,共赴疆场。

  在”法将纠众内犯,……关口正形吃紧,内地同时震动”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军务,进驻凭祥。他为了拯救危局,毅然地挑起稳住阵脚,制止溃逃。团结各军,共同对敌的重任。当时冯子材一面派人收容溃逃入关的散兵游勇:一面招集各级将领晓以大义说:“过去,我们大家互相闹意见,已经使事情环到这样的地步,法人巳毁了我们的镇南关,大家要以国事为重,国事就是家事,法兵不灭,无国就是无家,大家要努力用心,保卫国家。”这一席话说得各将领心服口眼。大家都认识到“要以国事为重”,誓与法国侵略者决一死战。

  在冯子材到边关之前,由于潘鼎新驭将无方,清军前线各将领派系门户之见甚深,主将与部将不洽,湘军淮军积不相能;客兵士勇不协,滇、皖,鄂、粤、桂各省军队不和,往往攻不相援,败不相救。特别是潘鼎新在败逃之后,远离前线,号令失灵。冯子材是清军宿将,年高得劭,众望所归,广西按察使李秉衡在龙州“集诸将举前敌主帅;”准系将领王孝祺表态说:“今无论湘、粤、淮军,宜并受冯公节度。”“各将领大受感动,都表示愿听冯公指浑。”于是,涣散的前线清军各部有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形成了齐心协力,一致对敌的局面。

  在军心、民心稳定下来之后,冯子材随之考虑破敌良策。他亲自到“法匪入犯必由之路”去勘察地形。在距镇南关十里之隘口(即关前坳),见两山对峙,层峦叠幢,林深箐密,灌木丛生。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在两山之间,是镇南关通往龙州的官道。冯子材在隘口依山凭险,督它萑军将士仅用了十多天时间,便筑起了一条长达三华里的,高七尺,底厚一丈的长墙。在长墙外围和墙内两旁岭上垒起数百座地堡。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