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血战镇南关:用法国人的头颅重筑中国门户

2014-06-05 16:28:5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中国近代史上的多次反侵略战争,几乎都是以清朝政府战败求和,割地赔款而告终。然而,中法战争的结局却有点特殊。它是在清朝爱国军民获得空前大捷,乘胜进军的大好形势下结束...

  由此可见,法军兵力不足,野心甚大;其侵略意图和实际力量存在着矛盾。

  从中国方面看:尽管清廷的对法宣战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这对激励军心民心,掀起反抗侵略的怒潮,毕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据载:全国各地群众怒不可遏地到处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坐控”--传教士。反洋教的斗争浪潮遍及东北的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及西南、两广的广大地区。1884年10月,香港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法爱国斗争。据载:“香港华民密约毁法船;”“扬言将焚港中法行。”“法商船到,民艇不起货”;“法船上岸买牛羊,民艇不载;”法船舰损坏,华工拒绝修理。“法船来港采办伙食,华商不交易。”香港的码头工人,搬运工人,米厂工人,以及挑夫、艇夫等“各行佣作”,“以民心忿义,岂愿受役敌国为词:“大家“发誓不为法人做一点事”;法国佬“以重价招工”;华工竞“无一人往者”。特别是处在抗法前线的滇桂各族人民为了保家卫国更是“人人激愤,民情汹汹”。当时,“边疆一带的老百姓很贫苦”;而“一听说打老番,大家都愿去”;出现了“大齐一心要征番”,“同仇敌忾杀番鬼”的壮烈情景。

  清廷对法宣战,对主战派将领和清军的士气,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振奋作用,在宣战前,清朝政府对待法国侵略者的态度摇摆不定,忽而主战,忽而主和;这就使得前线将领顾虑重重,害伯败既罹罪,胜亦招祸,清廷颁布了措词严历的宣战上谕之后,“力筹攻取”,“一意进剿”的舆论占了上风。前线将领受到的种种束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咸思奋力一战,以申同仇敌忾之忱。”爱国军民“莫不同心戮力,共效驰驱”。

  面对法国蓄意扩大战争,海、陆两路大举进犯,既把战火烧向中国本土,欲据地为质,又威逼中越边境,欲叩关而入的军事侵略行动,清朝政府确定采取沿海防御,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其具体措施是:电令各省督抚加强战备,奋力守口保台;“沿海各口,如有法国兵轮驶入,著即督率防军合力攻击,悉数驱除。”“法兵如登岸,总须乘其喘息未定,立予歼除。”并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荃、闽浙总督何璟等人,“当严扼海口,勿任再行入犯”之外,还要抽调援兵“迅速赴台”,“并设法运米,源源接济。”与此同时,清朝政府电令各路统兵大臣迅速“驰赴粤西关外,毋稍迟延,”命令云贵总督岑毓英,广西巡抚潘鼎新立即督率“所有赴越各军,均当尽力攻取;”“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这就是主战派官员,先后担负过两广总督的张树声和张之洞所极力主张的“牵敌以战越为上策;”“应以进兵越南,规复北圻,俾彼族(法国)不敢悉众内犯为制敌要策”的具体部署。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