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龚自珍是个典型的官宦子弟,祖父做过京官,父亲当过江苏按察使。那个时代的女子,一般是没有资格入学的,龚自珍的母亲段驯却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诗,着有《绿华吟谢诗草》。他的外祖父段玉裁是训诂学家、经学家,写有《说文解字注》、《毛诗故训传定本》等名着。一个人成长所需要的一切龚自珍都得到了。龚自珍也非常有才气,20岁时出了一本《怀仁馆词》,其外祖父欣然为之作序曰:“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
不过,家世好,才华出众,并不等于后来的发展就好,事实上,龚自珍一生极不得志,他27岁(1818年)始中举人,考了6次才中进士,那时他已38岁(1829年)。当了20年京官,但官职卑微。48岁时,龚自珍实在对自己的从政生涯没有了信心,辞职南归,两年后病逝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的不得志,当然与他的“刺儿”性格有关。他无论做诗,还是作散文写政论,都爱将其弄成嬉笑怒骂的“杂文”。《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批判皇权制度不能培养和重用真正的人才;散文《病梅馆记》,借病梅而谴责当时的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政论文《古史钩沉论一》,更是强烈抨击专制体制:“昔者,霸天下之氏,称祖之庙,其力强,其志武,其聪明上,其财多,未尝不仇天下之士,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蒿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大都积百年之力,以震荡摧除天下之廉耻。”
龚自珍是那种名士气非常重的人,这也是龚自珍最不招人喜欢的一个地方。
名士气,指的是文人放浪形骸、不拘礼节、随意随性的作派,魏晋文人最为典型,清代士大夫有名士气的不多,龚自珍是一个例外。龚自珍很不注意个人形象,他经常旧衣破鞋,十来年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他不爱洗刷,经常蓬头垢面跟人谈诗书。某次,他去一朋友家做客,朋友很热情,派了两个仆人侍候他。第二天早晨,他将主人叫了出来,说:“你的仆人不尊重我,我不爱洗漱,可是他们偏偏几次给我倒水。一个贤良的主人怎么能用这样的仆人呢?”朋友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