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国际军情 > 正文 >

美刊借国际法对“九段线”的裁决遏华

2014-06-07 17:28:2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据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6月2日刊文称,中国的崛起令亚洲不安,它与大部分邻国的关系疏远了。如果《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为“九段线”部分或者完全非法...

  1946年12月9日,因为恶劣天气耽搁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国民政府南中国海(以下简称南海)接收舰队“太平”舰、“中业”舰驶出广州榆林港,开赴南沙群岛。此前,西沙接收舰队“中建”及“永兴”两舰已经在西沙永兴岛顺利登岛,完成接收。

  两支舰队的此次航程,成为近代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关键环节。

  与舰队同行的,还包括内政部方域司和广东省接收人员。尤其是内政部方域司,完成了南海诸岛的实地测量工作。接收之后,绘制了官方南图,完成了南海诸岛最新命名,并在地图上划定11条段线,圈定了中国的南海主权范围。

  1946-1947年间,国民政府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确认主权,“永固南疆”。但随着国、共内战升级,以及周边民族国家的兴起,上述段线愈显脆弱,无力守护疆土。

  时至今日, 周边国家甚至两岸内部围绕段线的实质、法律地位等争议不断,段线的本来面目也越发模糊不清,但这一珍贵遗产依然是中国南海主权主张的关键环节。

  被遗忘的方域司今天,关于南海划界的历史描述,官方媒体和民间最常见的说法,多笼统归功于爱国将领林遵1946年率领的那支袖珍舰队接收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但划定海上疆域这项工作,真正的主角是内政部的方域司。

  而此次随舰队参与划界的方域司人员为郑资约和曹熙孟。郑资约为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由中央政府调借,带领4位学生赴内政部任职。郑本人被委任为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员。

  1946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成立方域司,着名地理学家傅角今任方域司司长。当时方域司面对的划界问题,其艰巨难以想象,因为中国当时还完全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疆域图, 边界地区存在大量模糊地带,甚至是没有人真正踏足的地带。而相比陆上疆域巨大待填补的空白,在当时毫无海权意识的国人看来,南海无疑是极不重要的。

  虽然方域司只派出2人,但仍显出超越当时眼光的高度重视,甚至算得上精英尽出。据郑资约之子,70高龄的郑仿健先生回忆,郑资约与傅角今是北师大的同系同学。曹熙孟或为郑资约任教东北大学时的学生。

  除了内政部郑、曹两位代表,随舰队前往勘察的代表还有空军总部的蒋孝棠、仲景元,联勤总部代表戴蕃顼,广州行辕代表李恩荪,海军海道测量局代表刘天民等共计七员,规定均驻宿“中业”舰。

  “中业”舰舰长李敦谦后官至海军中将副总司令。李敦谦回忆文章称,当年他在南京总部由各部门打听并请教一些前辈们的意见,才知道南海接收案之来由,“是因政府情报得知南沙群岛自日军撤走以后,现为所占据,特令海军从速派舰前往收复进驻。”

  海军上校林遵受令指挥“中业”与“太平”两舰之间的行动协调。林遵曾就读烟台海军学校、皇家海军学院,并在接受潜艇训练。

  1934年回国在中华民国海军服务。二次大战后先被派往,任中国使馆副官,后受派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驻守长江水域。林遵后来一直被大陆方面宣传为收复南海的第一功臣。

  1946年12月15日, 太平岛上全体文武接收官员,齐聚在太平岛西端国疆石碑旁,举行升旗典礼仪式,“太平”舰在海面鸣炮,庆祝国土收复,并拍照留念。(石碑上所刻记的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乃指南沙舰队登上太平岛的时间)。

  太平岛收复后,“中业”舰、“太平”舰分别驶向南西沙群岛巡视各个岛屿。并在各岛屿派驻留守士兵和充足军火,以防备日后外国船舰的强势登陆。

  南海收复行动被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将军以“艰险定疆”四字命名,“举凡登陆勘查测图建碑诸任务一一完成,从此山河永固并寿南天。”由于内政部等各部门人员完成了考察勘测工作,此后国民政府的制图、划界等工作进入集中爆发期。

  郑资约回到内陆后,即与内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实测资料,绘制中国南图,并向行政院呈请核准颁布一系列的地图。其中包括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石岛图等以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1947年4月14日下午2点,内政部会议室召开西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案会议。这次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会议主席傅角今,出席人员包括国防部马定波,外交部陈泽湘,海军总司令部林遵、丁其璋,以及内政部的王政诗。根据会议记录,讨论结果包括: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