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岛链论广为人知,但此论当休矣。
63年前,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约翰·杜勒斯提出在西太平洋构建多条“岛链”的设想;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此设想不断“完善”。对美国来说,岛链和岛链论,是“曾经的存在”或“现成的东西”,即使如今不常再提,但随时可以捡起来;并且,有些人一直也没有真正放下过,他们心中的冷战思维并未随着冷战结束而消散。
太平洋上横亘的三条岛链,其中心点分别离美国本土大约为1万公里、8千公里、4千公里。将防御纵深无限前移的这三条岛链,在美国军事学者眼中,可以赋予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绝对安全”。但他们对这样一个事实却选择性地视若无睹或者说毫不在意——那就是岛链论或岛链战略,给对象国带来了“绝对不安全”。
有这样一个常用的比喻:岛链,对岛链论的发起者来说,是如钻石般光芒闪耀的美丽的“项链”;对志在维护地区稳定及和平发展的他国而言,则意味着外部强加的沉重“锁链”。
西方“自由世界”的军事学者和政治家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硬给其他和平发展中的国家或民族套上一个锁链,并不能自然地换来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这样一个有关“自由”的论断,西方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岛链论当休矣。但我们不应依靠别人的觉悟和他国的施舍,这更不应该成为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因为,即使怀揣着最美好的和平梦想,我们也不会天真地认为岛链论会“自然死亡”。
岛链论如果有一天走向“非正常死亡”,将有赖于三种不同力量的共同助推——
一是国际法的力量。
当今世界,国家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将国家主权原则比作各国保护自己生存、反对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法律盾牌,是完全正确的。三条岛链,无疑是试图控制和干涉他国的“备胎”,真正用之则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更何况,国际法赋予各国船舶无害通过国际航道的自由,倘若有人以岛链为借口,妨害他国权利,无疑有悖国际法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