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朝战中美21名战俘引世界轰动 留中拒返美

2014-06-07 16:24:1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21名美军战俘和1名英军战俘宣布拒绝回国,选择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当时震惊了西方世界。西方国家舆论认定这是共产党对这些战俘进行洗脑的结果,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宣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管理人员发扬我军优待俘虏的传统,严格执行《日内瓦战俘公约》,待战俘如兄弟一般,感化了无数敌军战俘,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人民讲和平、讲人道的博大胸怀。

  一提起战俘营,人们往往会想到恶劣的生活条件,阴森寒冷的牢房,战俘们在看守的皮鞭和刺刀监督下从事着沉重的劳役,稍有不顺从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打骂刑罚甚至于被杀害。

  虐杀战俘,可以说是人类自有战争以来的伴生物,一直被视为战胜者理应享有的特权,是向交战对手报复泄愤的一种本能行为和消灭后患的特殊手段,也是各国人民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大量身为战俘的官兵惨死在虐待、苦役、酷刑、大批活埋和集体枪杀的暴力之下。比如臭名昭着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扎达鲍斯捷尔集中营、圣费南多俘虏营和奉天俘虏收容所,都是战俘的屠宰场。就连前苏共中央政治局也曾集体作出决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过血腥屠杀21800多名被俘波兰军官的“卡廷森林惨案”的血案。

  然而回忆起在战俘营的那些日子,温纳瑞斯则说,他的战俘生活并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充满了耻辱、打骂和体罚;相反,而是充满了快乐和友爱:志愿军不让战俘干活,也不搜他们的口袋。至于金表等贵重物品,则由管理人员统一登记、管理,等遣返时还给他们。对那些犯了错误的战俘,管理人员也从不打骂,而是采用教育沟通的方法,最多关关禁闭,但决不超过一周。俘虏营没有铁丝网,更没有当时美国一些媒体说的“密布的电网”。昔日战场上的敌人变成了朋友,因此温纳瑞斯认为,他的被俘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他人生中的“解放”,是在战俘营中的两年半时光,使他逐渐获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

  志愿军战俘营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冒着美军飞机不断轰炸袭扰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尽管供应补给紧张,前方战士一把炒米一把雪,但在志愿军战俘营里,战俘们的生活仍然不断得到改善。生活步入正轨后,志愿军俘管当局定出了俘虏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粮食875克,白面、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克,鱼50克,蛋50克,白糖25克。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费1545元(人民币旧币),轻病号灶2313元,重病号灶3634元。俘虏的这个伙食标准相当于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的中、小灶标准,比志愿军一般干部、战士的伙食标准高出很多。为了照顾俘虏们的生活习惯,特地从中国运去面包烤箱。信奉伊斯兰教的俘虏,还在生活上另有特别的照顾。

  长期的战地生活和因为想家带来的思想压力,使不少战俘的健康出现了问题。这一情况经过层层上报,最后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亲自批示:要加强战俘的营养,采取急救措施。于是,一批高水平的医生从中国各地来到碧洞,在这里建起了专门的战俘总医院。

  谈起俘虏营的那段生活,温纳瑞斯说:“我在战俘营度过了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深深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言论所感动。记得到了战俘营后,由于美军实施空中‘绞杀战’封锁志愿军交通运输线,企图阻止中朝军队的反击,这给前线部队和对战俘的物资供应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志愿军战士每天都在吃玉米、高粱、咸菜。我们这些吃惯了牛肉、面包、奶酪、巧克力的美国战俘,开始都担心会受罪。然而,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俘虏营我们生活得非常好。志愿军组织车辆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从国内运来大米、面粉、肉类为我们改善生活。志愿军还组织我们开展文体活动,为我们建立了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买来萨克斯管、吉他、钢琴等乐器以及国际象棋、篮球和橄榄球等体育用品。每半月都有机动放映组为我们放演中国或朝鲜拍摄的电影。几乎每个星期六,我们都会组织长达两小时的晚会,演出我们自己排练的节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使我们淡化了想家的念头。记得有一个荷兰战俘是个文盲,别人都给家写信他不会写,时常抹眼泪。一位会荷兰语的志愿军军官当了他半年的老师,使他不仅会写信,而且还能写文章。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