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山东问题上是支持中国的,但巴黎和会上,其代表得知有济顺、高徐铁路借款合同及山东问题换文时说:“我辈即以此为顾虑,今悉果有此事,我辈之帮忙,譬如脚下跳板,已经抽去,何以措辞。'二十一条',为强力所迫,世界共知。至胶济铁路之成议,出于中国自愿,势难更改”,并“太息不已”。日本又以不参加国际联盟相威胁,于是美国也转而支持日本。美国威尔逊总统不仅做出让步,还质问中国代表何以对1918年关于山东问题换文“欣然同意”。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提出两项办法:一是按中日条约办理,一是按对德合约规定,由德国移交日本,由中国任择其一。英、美的态度等于承认了山东问题是中日之间的事,而把中国撇在一边。山东问题的交涉对中国越来越不利,直至最后失败。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中国民众听到交涉失败的消息后则无不愤怒。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而一般舆论以威尔逊有中国“何以欣然同意”的质询,既愤慨1915年中日条约,更恨1918年济顺、高徐两铁路借款和山东问题换文,办理两次外交的当事人成为众矢之的。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学生3000余人集于天安门开示威大会,高呼“还我山东”、“惩办卖国贼”等口号,意欲赴东郊民巷,向英、美、法诸使馆表示中国民众对于日本抢占山东的愤激,请求各国主持公理。后赴曹汝霖私宅,殴打章宗祥。此事发生后,各地学生相继响应,五四运动遂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