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李延年兵团由蚌埠经固镇、大店之线向诸兰,刘汝明兵团由固镇向宿县,向我九纵、豫皖苏独立旅进攻,我顽强阻击,阻敌于任桥、花庄一线。至22日,黄维兵团被我阻于浍河上游的赵集地区,4天只推进了60华里。
11月22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解放徐州东、北广大地区;中野攻占宿县,斩断徐蚌联系,解放徐州西、南广大地区。从而陷徐州之敌于孤城,使援敌黄、刘、李兵团不能靠拢徐州,为淮海战役顺利发展,各个歼灭敌人,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总前委统筹全局
随着战局的发展,华野、中野并肩战斗,战役规模战区范围越打越大,后勤支前任务十分繁重,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于11月14、16日电示华野、中野:鉴于徐州集团是个大敌,“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3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并指示:后勤保障和支前等事宜,“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
总前委的成立,对及时贯彻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协调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作战行动,统筹战区党政军民全力支前,争取淮海战役的全胜,从组织上提供了保证。总前委临机处置了许多重大问题。我在这里介绍确定打黄维兵团的经过,领导后勤支前和指挥活动的一些情况。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敌军主力被分割在3个地方:邱、李(弥)、孙3个兵团在徐州及其以东;李(延年)、刘两兵团在蚌埠其以北;黄维兵团进到南坪集以南。总前委根据这一态势,曾提出下一步作战设想,将中野和华野一部转用于南线,打击黄维或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11月14日,刘、陈、邓电呈军委:如敌出永城或宿县,我以集中中野6个纵队及华野两个纵队“歼击黄维为上策”。因黄维兵团“在远道疲惫、脱离一线,不易割裂;李、刘两兵团到达任桥、花庄集后迟迟不前,向宿县冒进的黄维兵团,被阻于浍河以南的赵集地区,距徐州尚有200里之遥,与李、刘两兵团也有40里之隔。且黄维兵团被我军辗转牵引桐柏山区近20天,已相当疲惫;又孤军东援,连续行军500华里,沿途遭我不断打击,消耗较大,处于运动之中。再加上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部队士气,必受影响。这些,都构成了我围歼黄维兵团的有利条件。基于此,刘、陈、邓首长于黄百韬兵团被歼的当晚,即11月22日晚,在总前委指挥所驻地周殷圩,召开了中野各纵队领导干部会议,研究了打黄维的部署,预定23、24日正面阻敌两天,以后俟机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