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蒋介石反思失败:党在社会上信誉一落千丈

2014-06-07 16:21:04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第三次国共战争开始后,蒋介石开始对党国经常进行反思,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反思是他1948年在“戡乱”建国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蒋介石对国民党溃败大陆的反思与忏悔

  国民党自1927年至1945年可谓是盛极一时。但随着1945年8月解放战争的开始,(1)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却一败涂地,最终走向败退台湾的穷途末路。

  60多年过去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800万军队是什么原因输给“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成为国内外政界和史学界聚讼不已的话题:民国政府副总统李宗仁归咎于“蒋先生统兵、治政的本领极端低能”。(2)司徒雷登回国后的总结是“国军失败……其军队腐化,指挥不力”。(3)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信中也坚称:“……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是自行瓦解的”。(4)《纽约时报》评论也支持艾奇逊的观点说:“白皮书向人们透漏的信息是,中国(台湾当局——笔者注)并不是被某个阴谋集团出卖的,而是国民党自己倒下去的” (5)……答案种种,论证不休。事实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背后,是蒋介石及其政府对国民党立党之基“三民主义”信仰进行逐步篡改,和对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的公然背叛,以至于整个党内信仰缺失,导致运作规则扭曲、价值观念坍塌,使党内乃至民众对“三民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国民党最终被全体人民所抛弃不能说是一个根本的原因。

  一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随后又将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治国理政的意识形态,其理论来源主要根据中国的儒家思想、美国的民主主义和俄国的革命专政思想演化而来,并赋予了一定的时代内容。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大会宣言确定,“孙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义是已。本此主义以立政纲,吾人以为救国之道,舍此末由。国民革命之逐步进行,皆当循此原则”。(6)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是一种强大的民心所向,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宿命,(7)这种宿命既有来自外部的生存挑战,也有孙中山等精英人物长期旅居海外,日本等国现代化“眼见为实”的示范效应。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种政治势力都将其“三民主义”作为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视为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筹码和提升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有力武器。1925年12月,蒋介石在《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同学录序》中公开宣称:“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三民主义之成功,与共产主义之发展,实相为用而不相悖”。(8)可见,蒋介石当时确严格遵循“总理遗训”,对三民主义膜拜有加。1927年,蒋介石取得了执政地位,公开宣传是孙中山最忠实的信徒,并独揽孙中山三民主义解释权,蒋介石因此逐步获得了统摄全党思想合法性的地位。面对冯玉祥、阎锡山等军事实力派,他当仁不让地打着正统的三民主义旗帜去“征讨”,大胆推行“以党治国”的国家模式,并强调“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建立自己的权力帝国大厦。1927年,蒋利用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1925年6、7月间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对三民主义进行新的解释。他将孙中山描述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尊孔复古。蒋介石据此牵强附会认为“仁爱“即民生哲学之基础,认为孔子“把古代文化,用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整理起来,成为一种学术的文化”,孔子“组织了一个民生的哲学”,“ 一部是《中庸》,是他的原理论。一部是《大学》,是他的方法论”,(9)总而言之,总理的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再加“礼义廉耻”。(10)这种阐释,在一定意义上摒弃了孙氏三民主义革命内容和精神实质,其原有的民族民主革命与现代化的精神也逐渐消解与湮没。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