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韩战四杰”之邓华上将波澜起伏的人生

2014-06-07 16:19:4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邓华,1955年授衔的解放军上将,1950年代朝鲜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志愿军的第二任司令员,曾被外军战史列为“韩战四杰”之一。

  说起来黄永胜也是追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老班底了。罗瑞卿倒台后,杨成武当的是代总长。杨成武倒台后,林彪推荐黄永胜上,毛泽东干脆把代字去掉,让黄当了总长,还进了政治局。结果第二次庐山会议后,林彪一伙惹了大祸,毛泽东再提到黄永胜,竟说“不认识”他。40多年的追随,这就“不认识”了,政治风云竟然如此变幻。抗战爆发后,黄永胜本来当了115师685团团长,却被临阵拿下,换上杨得志。朝鲜战争爆发后,13兵团北调,兵团司令黄永胜又被换成15兵团司令邓华。历史关键时刻这样搞,一般人谁受得了?可黄永胜就没有怨言,日后也没翻旧账,确实不是一般人。辽沈战役的时候,黄永胜为东野6纵司令员,不顾东野总部的命令,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主动出击,率6纵强行军两天一夜,终于堵住了廖耀湘西进兵团主力,配合东野其他各纵队将其全歼,表现出了黄永胜勇于任事的果断作风。至于说到黄在文革中的上窜下跳,甚至和副统帅的老婆搞到了一起,那就太过不堪了。

  长征开始时,邓华是红1军团1师2团政委,团长是刘瑞龙。在湘江血战中,红2团1700多人打得只剩下800多,折损过半。长征过程中,红2团虽然没有红1团和红4团那么风光,但也是历经百战。长征结束时,邓华已是红2师政治部主任。西安事变后,邓华又升任红1军团1师政委。

  抗战开始后,邓华当了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副团长,团长就是杨得志。115师大发展时,邓华和宋时轮率领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宋时轮是黄埔五期,解放战争时为华东野战军10纵司令员。10纵擅长打阻击战,和其对阵的邱清泉曾下过定义:排炮不动,必是10纵。10纵后来改编为三野28军,折戟金门,算是给老首长丢了把脸。

  邓华、宋时轮纵队配合和促成了翼东大起义,部队一下子搞到10几万人。人数虽众,但多是乌合之众,加上邓华判断错误,没有在冀东坚持就地开辟根据地,而是将部队西撤,结果在途中被日伪军合击,大部溃散,最后只剩下几千人,这是邓华军事生涯中少有的重大挫折。当时李运昌部1000余人在途中又返回冀东,当了冀东军分区司令员,开辟了冀热辽根据地。李运昌是黄埔四期,在和日军的作战中威名素著,被日本人称为名将“李云长”,大概日本人是看三国看多了。抗战胜利后,依托冀热辽根据地,李运昌率部队先行挺进东北。不过,在解放战争中,李运昌未能足够发挥,逐渐无名。1955年李运昌也没有被授衔,较为可惜。李运昌晚年是大陆的黄埔同学会负责人,2008年逝世,活了101岁。

  此后,邓华先是跟着肖克开辟冀热察根据地,后调回晋察冀五分区当司令员兼政委,开辟雁北根据地。五分区有一个人值得提一下,政治部主任王紫峰,后来当了华北军区20兵团66军政委。抗美援朝时66军第一批入朝作战,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彭德怀评价66军是“一次比一次打得有进步”。王紫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革中彭德怀被造反派从四川揪回北京批斗,王紫峰不知道和彭德怀有什么仇,冲上台就将一个厕纸篓扣到了彭的头上。没法评价他。

  1941年到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各根据地在日军的扫荡蚕食下,不断缩小,八路军人数减少,缺粮少弹,仍顽强地坚持华北抗战。邓华的五分区撤销,又去四分区当司令员,带领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锻炼出了独挡一面的军政能力。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大地重新洗牌。为了抢得战略先机,毛泽东借用美军延安观察组的飞机,一次将20多名高级军政领导人从延安运到山西黎城,再转赴各战略区。都是谁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陈赓、肖劲光、邓华、傅秋涛、李天佑、杨得志、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邓克明、王近山、傅秋涛、滕代远、聂鹤亭、江华、张际春、黄华等。当时在延安的叶剑英紧张万分:“老天保佑,这架飞机可别出问题,上边可都是我党我军的精华呀。。。。。。!”老天确实保佑了,要不然,连总设计师都在飞机上,中国历史必然改写。

  邓华本来和林彪、肖劲光、江华、李天佑等人去山东根据地的。走在路上,被延安一封“万万火急”的电报追上。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已去重庆谈判,刘少奇在延安主持工作,急断决行,制订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动大批部队抢占东北,要林彪一行急速转赴东北进行领导。林彪、邓华等人又骑马、步行,长途跋涉一个月到达了东北。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