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后又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邓华去了西满,当了辽吉军区司令员,组建了辽吉纵队。政委是陶铸,黄埔五期,性格火爆,敢打敢冲,被毛泽东称为“党内的一头猛牛”。建国后,毛泽东嫌广西剿匪政策较宽松,太温柔,派陶铸去踢开了张云逸,大开杀戒,很快将匪患平定。后来毛又认为广东出了地方主义,调陶铸过去,大打广东地方主义,将叶剑英挤走,狠狠收拾了冯白驹、方方、古大存等人,掌握了广东的实权。叶剑英走时对着倒霉的部下们感叹:“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呢!”陶铸长期对刘少奇有些看法,在高饶事件时曾向刘开了一炮,被高岗赞为:“士气大振,好!”陶铸多年是中南区的实权人物,最信任的部下是赵紫阳。文革中陶又调到中央成为第四号人物,毛泽东本想让陶助其燃起文革大火,但陶不能理解毛的部署,多次与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发生矛盾,终于被毛弃用,由江青点名打倒,后囚死于安徽合肥。除了毛泽东外,陶铸一辈子佩服的人是邓小平。他有言道:“党内允许拜师的话,我当主席的学生没有资格,我愿意拜邓小平为师。”
陶铸被打倒后,曾送给妻子曾志一首诗:
赠曾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读来令人感动。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经过两个阶段的猛烈攻击后,民主联军克城40余座,歼灭国民党军近4个师6万多人,将东北国军分割在了四平、长春、吉林、沈阳等地。在结束攻势前的最后一战中,林彪将目标锁定为四平。
对于林彪来说,四平城是他的一个心结。在一年多前,1946年4月至5月间,林彪曾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与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32天的血战。最后终于功亏一篑,伤亡万人,弃城而去,成就了东北国军指挥官杜聿明的英名。更让林彪耿耿于怀的是,四平败后,东北民主联军站脚不住,连连后退,新近扩建的部队叛逃失散大半,竟被国民党军一直撵过了松花江,可说一溃千里。如果不是蒋介石判断错误,暂时满足了攻占江南之地,从而使共产党军队有了喘息之机,说不定林彪等人就会被撵到苏联去了。因此,林彪决心还以颜色,借大胜之机收复四平。
为攻克四平,林彪集中了民主联军1纵全部、辽吉纵队全部、附加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6个师7万多兵力组成攻城集团,由1纵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林彪则亲自指挥2纵、3纵、4纵(欠第11师)、6纵、独立1、2、3、4师、东满独立师、骑兵1、2师共17个师的兵力,部署在沈吉线和中长路附近,以阻击沈阳北援四平和长春南援四平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