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韩战四杰”之邓华上将波澜起伏的人生

2014-06-07 16:19:4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邓华,1955年授衔的解放军上将,1950年代朝鲜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志愿军的第二任司令员,曾被外军战史列为“韩战四杰”之一。

  井冈山会师以后,红军的目标增大,周围的国民党军接二连三的前来“会剿”。每次来过,都等于梳了一遍蓖子,将地皮刮得干净,令红军此后更难筹粮筹款。国民党军还进行了经济封锁,不但粮食很难输进,食盐、食油、布匹、药品等日用必需品都极度缺乏。红4军官兵们的零用钱连续减少,后来干脆停发,只保留每日每人5分钱的菜金。仅有的零用钱靠每月的节余平均发放,称为“伙食尾子”,或3角,或2角,官兵一律平等。通常红军官兵只能吃到没盐没油的南瓜汤和红米稀饭;冬夏只有2套单衣,冬天没有棉衣,没有被盖,缺乏鞋子,仅以干草取暖;伤病员缺医少药,只能眼看着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著名的红军将领、黄埔出身的11师师长张子清,就是负伤后没有药救治,久病不愈,终于牺牲。

  井冈山根据地的条件日益困苦,迫于无奈之下,毛泽东决定将除29团外的以湘南农军组成的其余几个团部队,共8000余人,遣送下山,让他们回地方坚持斗争。对此,朱德、陈毅等人是不同意的。

  红4军各部队中,以28团战斗力最强,31团次之,都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组成的。不过,在主要战斗任务的分配时,28团、29团一般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俘虏缴获也是全军最多;31团作为助攻部队随时堵漏;袁文才、王佐的32团总是担负守山任务。这样一来,28团、29团战果大,损失也大。但在分配战利品上,毛泽东坚持的却是平均分配,自然就引起了28团和29团官兵的不满。当时这2个团普遍看不起31团和32团的人,认为他们不能打仗只会捡洋落。毛泽东则严厉批评28团和29团是本位主义,朱德、陈毅夹在中间,相当为难。因为经济困难和部队之间的磨擦,井冈山上的裂痕产生了。

  毛泽东作为前委、军委书记,坚持要遣散几个团,朱德、陈毅只得服从。然而,这些没有领导、没有武器的部队,在回乡路上很快就被国民党军消灭了。28团、29团迭经大战,减员严重,常是枪多人少,却少有兵员补充,还要将有限的俘虏均分给损失小的31团。眼看着将现成的后备部队遣送下山让敌人消灭,自己却无法得到补充,这2个团官兵们的不满是可想而知的。这些矛盾积聚在一起,加上空降了个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终于导致了后来的“八月失败”。29团除肖克等人拉出来的200余人,其余全被消灭;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在追赶叛军时被2营长袁崇全枪杀,1营长林彪后来继任28团团长,从此崛起。

  邓华所在的33团,在前往桂东的路上四散分裂,1000余人的部队很快就*了。邓华和少数几个人不甘心,转身又返回了井冈山。随后邓华被编入红4军11师31团1营,任营委组织干事。

  这11师,当时的师长是由一度被误传为开除党籍的毛泽东本人兼任的。31团的两任团长也非常有名,先是朱云卿,后是伍中豪。

  朱云卿,黄埔三期生,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英雄,后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十分为朱德欣赏。朱因积劳成疾,在苏区医院养病时被特务刺杀身亡,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时的肃反运动。电视剧《红色摇篮》中有这一段,只是太过戏剧化。

  伍中豪,黄埔四期生,和林彪是同学,红4军中与林彪齐名的将领,毛泽东的“四骁将”之一。伍曾是北大文科系学生,行军作战余暇一好喝酒,二好吟诗唱和。伍先后任31团团长、红4军第3纵队司令员、红12军军长,朱德曾有意自己进军委后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只是不久,伍中豪肺病初愈,在带领警卫排到各地召集新兵时遭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后彭德怀派兵将此民团剿灭,由谭震林操刀将杀害伍中豪的凶手斩首。

  1930年底,邓华所在的红12军教导大队扩编为36师,20岁的邓华升任师政委。师长是谁?原31团1营2连连长张宗逊,黄埔五期生,生就一副威风凛凛的形象,后来是彭德怀红3军团的干将。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