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江西苏区正在大肃“AB”团,一批一批的红军指战员被自己人拉出去杀害。邓华非常欣赏的108团团长肖关虎、政委谭国清等人,都被肃掉。36师1500人的部队,杀得剩下不到1000人。最初投军时的老首长、工农革命军第7师师长邓允庭,快50岁了带着妻子去参加共产党,也被杀掉。
说到“AB”团肃反,是中共历史上惨痛的一页。原因很复杂,有共产国际的因素,有非常时期“左倾”错误的因素,也有苏区外来派和本土派争夺权力的因素。据高华考证,赣西南地区的肃反高潮,就是毛泽东为掌握一元化领导权,不惜以打“AB”团形式剪除卓有建树的东固根据地领导人李文林一派而掀起的。李文林的东固根据地搞的是秘密割据的形式,白里透红,有点像抗日战争时期的两面政权,有效地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陈毅有诗誉为“东井冈”,毛泽东本人也曾在文章中称其为“李文林式的根据地”。
这次肃反还引出了著名的“富田事变”,红20军出走,打出旗号反对毛泽东。后来红20军被1、3军团全部缴械,排以上数百名军官大都被杀害,士兵大批编入红7军。红7军军长就是原著名桂系将领李明瑞,曾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大将,在北伐中大战贺胜桥、王家铺、德安、龙潭,战功卓著,被李宗仁誉为“虎将”。蒋桂战争中李明瑞叛桂投蒋,和俞作柏一起掌握了广西的军政大权。后来李明瑞、俞作柏又联合张发奎反蒋,被蒋击败。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李明瑞投身共产党,参加百色起义,成为红7军、红8军的总指挥。起义后红7军在右江地区转战,又千里长征到达江西苏区。
对于起义部队,毛泽东向来是用“搀沙子”的手法进行控制。这次向红7军编入大量兵员,同时撤换了许多干部,引起红7军高层的不满。红7军政委许卓、政治部主任许进极力反对,不久就被打成改组派处决。新来的政委葛耀山在红7军中大力进行肃反,终于引出军长李明瑞被杀事件。这事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李明瑞心中恐慌,企图逃跑,被贴身卫士所射杀;二是说李明瑞下去视察连队,被某些人诬为逃跑,遭到下属连队的围攻杀害。当时掩埋李明瑞尸体的就是广西籍开国中将、后来的志愿军3兵团60军军长韦杰。李明瑞之死不为外界所知,多年以后,李明瑞的女儿在上海报纸上读到“李明瑞,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不由泪如雨下。1945年李明瑞被平反,但仅此而已,没有作更多说明。因为牵涉到毛泽东本人,“富田事变”到现在也没有公开平反。晚年的邓小平对李明瑞一直念念不已,对他的家属也很关心。
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36师已改编为66师,邓华继续当政委,师长成了黄永胜。说起黄永胜,故事很多。他出身崇阳县农民自卫军,后编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跟着团长卢德铭参加秋收起义。卢德铭是黄埔二期生,带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是秋收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卢德铭当年投考黄埔时的艰难大概没人比得了。他先是从四川自贡出发,原打算先奔云南,借道广西,沿西江水路到广州。步行到云南后,发现广西李宗仁正和唐继尧开战,水陆交通都已断绝,耽搁了一个多月也过不去,只好折回四川。卢德铭又经成都到了重庆,再顺水路东下到武汉。原本想从这里陆路到广州,一打听,陆路只能到湖南。没办法只好又坐船到上海,换上外国货轮从海路到香港,再换船到广州。这一下子小半年过去了,黄埔一期都开学一个月了。卢德铭并不气馁,又准备考二期。当时孙中山还帮他递了条子,卢德铭就成了二期第一名被录取的学生。卢德铭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不打长沙而转向敌人势力薄弱的农村发展。后在掩护部队突围时牺牲。如不死,很可能是朱毛会师后的红4军副军长,建国后当然的元帅。毛泽东对卢之死非常痛惜。1990年代拍了一个电影《秋收起义》,里边有一段:王霙饰演的毛泽东得知卢德铭战死后,冲出门外向天呼喊:“老天呢,你好不长眼,你还我德铭。。。。。。!”
黄永胜原名黄叙钱,当初在罗荣桓的连里当班长,被毛泽东遇到,给其改名为永胜,象征着革命永远胜利。说起改名字的事情还有。伍中豪有个部下,叫宋韵琴。伍觉得宋的名字太女气,有次伍中豪边喝酒边琢磨,嘴里嘟囔着:“宋韵琴,宋韵琴,宋韵琴。。。。。。宋任穷!”于是,上将宋任穷诞生。将近40年后,文革中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时为北师大女附中学生,上了天安门向毛泽东献红卫兵袖章,毛问她叫什么名字,答:宋彬彬。毛又问:“是文质彬彬的彬吗?”她说是。毛说:“要武嘛”。 好家伙,宋彬彬于是改名宋要武,抄家造反,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