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宁都会议历史性错误: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军

2014-06-07 16:16:5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任弼时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来到赣南,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副书记,先后在宁都、瑞金、兴国等地,参与领导反“围剿”、筹备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和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继中央苏区党的一大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瑞金叶坪村的大祠堂里隆重举行。出席大会开幕式的代表共290人,分别代表中央苏区,闽西、湘鄂赣、湘赣、湘鄂西、琼崖等苏区,红一、红三军团,红二、红六、红十六军,各独立师以及全总、海总等均有代表出席。当日,国民党军“有十余机轰炸长汀、瑞金,投弹百余枚,烧屋百余栋,死伤数十人。但大会无恙”。原来,会场进行了伪装。结果黎明阅兵,晚间提灯庆祝,会议庄严热烈,空前未有。大会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瑞金改称瑞京。

  第一次全苏大会期间,任弼时和代表们广泛接触。清晨,他和代表们一起出操。夜晚,他给代表们讲党课。尽管他这时才27岁,但是因为留着长长的胡子,拿着旱烟斗,穿着草鞋,模样却像个老农民。王震在后来回忆任弼时说:“我是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湘赣边区代表团的支部书记,幸运地第一次和您会面。您向我详细地询问了湘赣边区的工农群众和红军的斗争情形;您以布尔什维克组织家和教育家的高度热情,把我们出席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化为一个训练班;您替我们拟出代表团的学习计划日程上,有毛主席、朱总司令以及其他同志的讲课,其中有您亲自讲授党的建设。”

  上述两个大会的筹备和召开,是在战斗频繁、苏区分割、交通困难和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进行的,任弼时从指导选举代表、组织文件起草、党政军人事安排,以至大会期间各代表团的学习计划等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展示了高度的组织才能,因而被代表们誉为“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然而,他除了新担任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继续任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外,在政府和军队中没有任何职务。

  作为苏区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他在意见纷争的宁都会议之前,参与了前后方关于军事方针的争论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以后,中央苏区面积扩大,纵约750里,横约540里,跨18个县。毛泽东同斯诺曾经这样说:“这时候红军进入一个比较和平的成长时期,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就任中央局书记后,任弼时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和中央局党校校长,顾作霖任宣传部长兼少共中央局书记。

  1932年3月初,任弼时来到闽粤赣省委所在地长汀,出席省第二次党代会。在欢庆胜利的气氛中,他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传达了中央苏区党代会决议。大会遵照苏区中央局决定,将中共闽粤赣临时省委改为福建省委,由罗明代理书记。3月18日,在巴黎公社纪念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他又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大会以发展革命战争为中心议题,通过土地、劳动、军事、财政经济、苏维埃建设等决议后,选举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即工农民主政府),和江西省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一起,标志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对于加强对红色政权的领导,统一政令,推动苏区军民开展革命战争和发展苏区建设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