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空军曾积极学习和运用海航的“照明攻击战法”打P-2V。一度,神州夜空到处是“天灯”。
P-2V遇到了克星,从此再不敢来犯。
照明弹终会熄灭,但那场空战的璀璨光芒却震撼了我,像无尽慧灯,定格在我心间。尼采讲过一句话,大意是:“若是你从未体验过光芒与灼热,即便希望就在眼前,你也不知道那便是希望。”
薛:这真是震撼心灵的奇异之光!
常:我曾找到一位油画家,请他画出那个场面,但被一口回绝了。后来我决定送幅字给陈士珍,表达我的由衷敬意,这就是你现在看到的、罗阿姨刚才提到的这个横匾——“光芒夜半惊鬼神”,下面是我附的一段文字:“极为钦佩前辈陈士珍创造照明攻击战法,一举击落P-2V之壮举,特摘录黄宗羲《青藤歌》句。”黄是清初大文豪,词儿是我读书偶得的,我请老薛写出来,我又装裱好送到陈士珍家,在这幅字前和陈老合了张影。
石:陈士珍很喜欢这句词。大家也都觉得很像。
黎:这就叫做:“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注:王安石诗句)。
常:后来我又看到宋人徐积颂李白的诗:“噫嘻欷奇哉!……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开口向天吐玉虹,玉虹不死蟠胸中,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大意是:哎呀妈呀!莫非是那时明亮五星中的一颗来到人间了吧……他一开口便向蓝天吐出绚丽彩虹,而想必这虹霓一定是先盘屈于他的胸中,然后方能吐出万丈凌空的光焰。我觉得这几句诗,献给陈老也是贴切传神的。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又想了一句话,作为“光芒夜半惊鬼神”的下联,献给陈老在天之灵:“霹雳长鸣奋人心”!
薛 白(已故书法家薛冲波之女):我非常敬佩陈士珍爷爷,也感谢您把一个故事讲得这样美。
常:这种美不是我渲染的,而是“光辉战例”本身具有的和散发出的。话说到这儿,我顺便再讲几个故事。
1943年11月初,奉苏军统帅部命令,苏军近卫坦克第3军投入基辅战役,昼夜不停地攻打德军。令人惊心动魄的是,这个集团军在一天夜间的进攻中,竟然大摇大摆地“打着灯笼”——他们使用了大量探照灯,几百辆坦克还开着前大灯,拉着尖厉的警笛。德军见此乱成一团,很快败下阵来。这是雷巴尔科将军手下的参谋们想出的点子,它一反常规,充满创造性。
陈东东(陈士珍之子):也是“光芒夜半惊鬼神”呀,真像是小说中的故事!
常:真实的故事永远胜于小说中的故事,很多军事创造其实超出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红军的“火把光芒”也让人难忘。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蒋介石急调川军往泸定桥,企图在那里截住红军,让红军当“石达开第二”。此时,尽管红军官兵又饥又累,体力消耗很大,但生死关头还是急了,拼尽力气抢夺泸定桥。大概是28日那天晚上吧,不巧天出奇的黑,用杨成武将军的话讲,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伸手不见掌,只有打闪的一瞬间,才能分辨哪里是山哪里是路。远山之中,敌人的火把在隐隐晃动。红军急中生智,也绑起火把。红4团官兵每人绑一个,一个班点着一个,在雨夜强行军。这很像是一场火把的竞赛,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最惊心动魄的一条“火龙”了,也是地球的一根“红飘带”。敌人的火光越来越大,红军的“火龙”也越跃越快;两军“火龙”时而对进,时而沿河平行舞动,河中辉映着一团团跃动的火光。凭着火把,实际上是心中的万丈光芒,红军勇士创造了一昼夜急行军240里的奇迹,终于在29日早晨占领泸定桥,飞越天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黄粱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