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回击西方对华指责
【《香港商报》5月11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非洲之行今天将圆满结束。是次访问是中国新一届政府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动,凸显了非洲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中非合作,外界一直有一种“新殖民主义论”或“资源掠夺论”的声音,但观察此次李克强非洲之行,国际媒体紧盯的“资源合作”却鲜有“重磅新闻”爆出,这充分表明中国并非“新殖民者”或“资源掠夺者”,亦反映了当前中非交往已经迈向纵深的现况。
在李克强出访的非洲四国中,第二站尼日利亚和第三站安哥拉都是非洲主要的产油国。
尤其是安哥拉,近年来一直是中国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2013年中国从安哥拉进口的原油占到总进口量的14.2%。但必须看到的是,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和非洲石油出口大国,此前安哥拉石油过半都销往美国。近年来,随着美国能源自主性增强,从安哥拉进口石油的数量才开始不断下降。
而对于中国而言,安哥拉不仅仅是中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同时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和重要的投资目的地。李克强说,中国政府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赴安投资,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访问期间,中安两国在能源、经贸和金融等多个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两国的合作正在向多层次和多元化转变。
事实上,从整体对非投资的角度看,资源行业已不是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关注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在非的投资资金只有30.6%流向与资源相关的采矿业,此外19. 5%,流向金融业.16 .4%流向建筑业,15. 3%流向制造业,第三产业的投资额已完全超过了资源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