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仲裁解决南海争端
报告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序地区”,用规则、标准和制度而不是强迫或武力来解决争议、化解危机。美国官员也曾宣扬,希望亚太地区“在广泛接受的国际法规与行为标准基础上实现繁荣”。为实现这个目标并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美国一直试图掌控该地区的制度制订,同时谋求与地区内国家建立互信合作机制。
然而,尽管美国政府费尽心机,“有序地区”的进展依然很缓慢。原因很简单:相关各方各有打算,很难形成一个被各方认可的方案。报告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应拉拢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伙伴,支持建立地区或国际仲裁机制,以期使用和平手段平息可能出现的分歧与纠纷。但就目前而言,只有日本、马来西亚和美国表达了对仲裁机制的支持,该机制的最终建立将任重而道远。
报告建议,在6月举行的G-7峰会上,奥巴马应提议在联合声明中加入“支持通过国际仲裁手段处理南中国海海上争端”的语句。同时还应让欧洲各国明白,国际仲裁手段同样适用于处理乌克兰问题。相关国家应按照国际法规与地区制度的规定,建立和平解决争端的多边机制。
资料图:2011年5月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战略对话框架下首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当日共同主持对话会议。
抗议黄岩岛问题
报告认为,从秩序与安全角度而言,中国对黄岩岛的管理和“占领”是“非法的”。美国官员曾一再强调,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保证该地区的通行与贸易自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所在。尽管黄岩岛本身并不具备特别的经济或战略价值,但中国使用经济、军事、外交等强制手段将其从菲律宾手中“强行占领”,危害了上述所有条款,是对美国国家利益“事实上的侵害”。
报告称,从美国的角度来说,黄岩岛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美国绝不能接受亚洲地区的任何一方使用武力或强制措施做为解决政治纠纷的手段。另外,美国也不能容忍一而再的“战略退缩与防守”,纵容个别国家“蚕食性地改变东亚地区领土现状”。因此报告认为,美方应抓住时机在南海问题上展示决心,警告“某些国家”不能“为所欲为”。
报告建议,在7月举行的中美战略安全对话会议上,美方应澄清立场,即希望中国在2014年之前从所占领的争议地点撤出,恢复到2012年4月之前的状态。如有必要,美方还将在今年东盟地区论坛上分开重申这个立场。同时,美军应考虑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以强调美方不承认中国的“占领”。
资料图: 第20届东盟地区论坛
阐述“提早收获”策略
报告称,目前来看,短期内解决南海主权问题希望不大。然而,越来越多的政府与军队船只、飞机正在“挤进”该地区的海域和空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如何防止或处理可能发生的摩擦与危机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美国官员看来,建立一个多边海上安全磋商机制并制订、遵守海上行为规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手段。国务卿克里今年2月在雅加达表示,“南海未来的稳定将部分建立在及时、成功地制订出行为规范基础上。”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这个规范感兴趣,该机制的建立就此拖延下来。克里警告称,“(机制)建立过程越拖沓,紧张形势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误判而引发冲突的概率也越高。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