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越南显然给东盟施加了压力,使得东盟“打破沉默”。然而菲越得到的并不多,《宣言》守住了“底线”,没有提及中国和菲、越的国名,也没提围绕中国在西沙海域钻探作业的中越海上摩擦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之间的纠纷,理应由中国与这些国家分别双边解决,这是中国的坚定立场。菲越总想把东盟拉进来,把南海问题“东盟化”,这是给东盟出了个大难题。菲越的努力不会毫无效果,但它们改变不了东盟的中立立场,无法让东盟为马尼拉及河内的利益背书。
东盟的整体利益格局依旧,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同中国友好合作的需求没有变。中国不是奉行侵略性政策的国家,我们处理领土纠纷的克制态度域内国家有目共睹。倒是菲越咄咄逼人的姿态十分醒目,它们似乎要狂妄地“以小欺大”。
南海纠纷没有影响中国对东盟的国家战略,也未影响中国社会对这个比邻地区的合作意愿及好感。对于和平崛起路上的外部风险,中国人有过不少猜测和担心,但几乎从未有人思考谈论这个问题时会往东盟的方向想。对现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来说,“东南亚”这个词能够让大家想到的就是友好访问、公司合作以及旅游。
中方称暂停部分中越双边交往计划 越南损失大了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越南严重暴力事件对中越交往影响答记者问
问:近日,越南发生针对外国企业和人员的严重暴力事件,造成中国公民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对中越交往将有何影响?
答:自今年5月13日起,越南多地发生打砸抢烧外国企业的严重暴力事件,造成中国公民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了中越交流与合作的气氛和条件。为此,中方从即日起已提升中国公民赴越旅游安全提示级别,调整为“暂勿前往”,并暂停部分双边交往计划。中方将视形势发展,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中方呼吁“教训越南”让他们想起30多年前的战争
目前中越的紧张态势只是两国一系列痛苦冲突中的最近一次。河内和北京上次将对方逼至绝境导致数万人死亡。
本周,越南郁积的民族主义怒火爆发为在胡志明市的疯狂暴力活动,数千名暴徒将任何所谓中资工厂夷为平地。中国官媒呼吁给越南“应得的教训”,令人不仅想起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75岁的蒂姆仍对那场冲突记忆犹新。1979年2月17日凌晨,天空被炮弹照得如同白昼。“我们来不及拿任何东西,”她说,“只能快跑。
这是两年无家可归和全家人在山中忍饥挨饿的开始。如今她仍对中国人既恨又怕。“我现在甚至还怕中国人,不知道啥时候又得逃跑。”
当年,欠缺实战经验和装备较差的解放军遭遇越南激烈抵抗。北京和河内都没发布伤亡数据,但有分析家估计约5万两国士兵阵亡。“我们的任务是反击他们,”曾亲眼看见中国士兵前赴后继的越南老兵阮友雄表示,“坦白说(我们的)损失也很大。”
1991年,越南经济改革进入第5年并急需“朋友”。当时苏联已解体,美国坚持制裁越南,中国正在崛起。河内与北京重归于好,过去20多年两党总体上保持“唇齿相依”的关系。
“他们面临类似挑战,”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亚洲研究部执行主任赫胥黎说,“我认为双方存在相当程度的共鸣,因为他们都在尽力掌控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变。”
然而近年来,越南人不定期抗议中国的现象日益普遍,他们将越南政府对中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反应视为软弱,一批新的“反叛”网民经常指责越共给北京“磕头”。
但像阮友雄这样的老兵表现得更谨慎。他深知两国逼迫对方濒临险境的后果。“我认为(越南)的其他人,尤其是年轻人,(对那场战争)了解得不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