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国际军情 > 正文 >

从一战英德造舰竞争看今朝 美国会被取代

2014-06-07 17:24:3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手持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顿的形象,乃是吾辈必须完成的新使命之象征。无论在世界的何地,我们必须对德意志的国民加以保护;而且无论在世界的何地,我们也必须维护德意志的荣誉!

  这种激烈竞争的气氛虽然一度被1909年担任德国宰相的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提出的缓和政策所淡化,但1911年,德国挑起了阿加迪尔危机,更加剧了敌对程度,而英国由此与老对手法国达成协议,将地中海的防务交于法国,将兵力集结在本土,并担负保卫法国西北海岸的防务。

  提尔皮茨则促使国会通过舰队法1912年修正案加以应对。按1912年舰队法规定,在1917年完成全部建造计划之时,德国舰队将计划拥有战列舰四十一艘、大型巡洋舰二十艘、小型巡洋舰四十艘、驱逐舰或者雷击舰一百四十四艘、潜艇七十二艘。

  英国新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德国每开工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要建两艘。在1912到1913年度的海军预算中,英国为四千四百零八万英镑,而德国也有两千两百零一万英镑。与1904到1905年度中双方的海军预算相比,两国各增加了七百二十二万以及一千一百四十四万英镑。尽管德国的海军成倍增加,却始终无法完成“风险战略”所达成的海军建设目标,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失败只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如火如荼地展开的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军备竞赛,可以说德国遭到了失败。

  “奢侈品舰队”

  如果新兴德意志帝国能够平稳地顺着其开国元勋俾斯麦所设计的外交路线发展下去的话,德国乃至世界的命运将完全会是另一个景象。然而不幸的是,威廉二世狂妄地认为大英帝国已经衰弱,德国可以取而代之,于是德意志帝国开始扮演一个世界秩序破坏者的角色。威廉二世未顾及北海是德国唯一的出海通道这一事实,却不惜大力扩张海军以挑战英国的海权,触动了以海洋立国的大英帝国之禁脔,使得这个普鲁士的传统盟邦化友为敌,双方展开了炽烈的造舰竞赛。德意志帝国再也没有了俾斯麦时代在外交上的主动,反而同时在陆地与海洋陷入了深重的包围之中,而造成这个包围圈的,恰恰是德国自己。

  德意志帝国的宪法体系与英法等国根本不同者,在于其皇权至高无上,故威廉二世之冒险政策无法被有效地遏制。德国军队究其本源,并非一支国家的军队,而是“御林军式的权力工具”。而且在德国的教育中,狭隘的爱国主义让德国国民普遍抱有德意志民族至高无上的偏执之情,多少人为德国海军的强大而狂热,然而这支舰队的建设却远远超出了德国财政的极限。例如1901年冯·比罗担任帝国宰相之际,便依靠大幅度提高谷物的进口关税获得财源,使得小麦的价格从每吨三点五马克一跃而升至五点五马克,将负担完全转嫁到国民的肩上。海军预算在1900年便占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了1905年又涨至百分之三十五,而到了1911年更是达到百分之五十五!更何况德国还要维持一支同时应对法俄两大陆上强国的庞大陆军,海军预算在相当程度只能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贷款,这使得德意志帝国本来就脆弱的财政体系雪上加霜。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