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方向 瞄准东南亚
日本军工企业除了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研发武器外,还积极向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出口武器。
日本解禁武器出口后,哪些国家会成为日本武器装备的潜在用户呢?
“防卫设备转移三原则”通过当日,日本政府决定将于4月上半月在日举行日印政府间磋商,探讨水陆两用的海上自卫队救援水上飞机“US-2”的出口事宜。据报道,早在今年一月,印度就购买“US-2”水上两用飞机与日本政府大致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印度至少购买15架“US-2”,每架飞机售价约1.1亿美元,合同总额16.5亿美元。
除了印度,澳大利亚也成为日本武器出口的优先客户。4月7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访问日本期间,就开启包括武器共同开发在内的技术合作与日方达成共识。据报道,澳大利亚对日本的“苍龙”级潜艇表示出浓厚兴趣,但由于涉及尖端技术等重要机密,日本眼下不会轻易出口这种潜艇。两国目前主要着眼于因武器出口三原则废除而解禁的共同研发,未来或将有望实现新型潜艇的联合研制与生产。
日本废除武器出口禁令还可以让它更容易向欠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比如,日本就向菲律宾提供民用海岸巡逻船只。除了菲律宾,日本还能向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出口武器或输出武器装备。
日本媒体认为,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的最大目的,是让日本“通过参加联合研制生产,促进国内工业的竞争力”,并将英国、法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列为伙伴。英国媒体解读,放宽武器出口的一种可能结果是,三菱重工将能够参与F-35战机研发项目。
4月1日,日本防卫省向政府提交一份方案,欲在日本国内建立F-35维修中心,为在亚太地区部署的F-35服务。日本军工企业可通过参与研发生产F-35并提供维修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生产研发能力,并获取不菲利益。
军工生产 隐藏于民企的“军工厂”
日本没有国营军工厂,但有2500多家企业从事军工生产,全球排名在前100名的军工企业里日本就占了7家,这些企业藏匿于民用工业之中。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过去长期实施和平宪法并禁止武器出口,日本的军工企业发展缓慢。
日本虽然没有国营军工厂,但从旧财阀孕育出来的“民营企业”,不仅门类齐全,规模可观,而且科研生产能力强大,仅大型企业就有20余家,还有承包企业2500余家,构成一个庞大的“军工帝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排名在前100名的军工企业里日本占了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