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古人如何应对水灾:皇帝以“德”消除上天的责怪

2014-06-05 16:44:3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从远古时候开始,水灾就一直是让人们十分头疼的一种自然灾害。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如何治理水灾也是让古代的统治者们十分烦恼的问题。

季风的历史

气候对于中国的影响,根本在于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以季风为例,它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中国夏季的气温较高,热量充分。这样,像水稻这样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可以向更高纬度种植。同时,由于夏季多雨高温,使中国较其他同纬度地区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非洲北部、中东地区纬度相当,农业生产环境却天差地别。

如果说降雨给中国人的生产、生活都带来影响,那么旱灾更多体现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控制。

干旱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降水、土壤情况、地下水位以及作物品种等等。根据史料,唐代旱灾发生主要在3、5、6、7月,其中四分之三分布于夏季。在唐王朝早期的核心地区:关中、河南道、河北道,一般春季降雨量少却蒸发量大,夏季降雨直接影响全年的降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旱灾往往跨越几个月,历史记载的灾害事件往往是其发展到严重程度的时间。而在比较明确的记载中,春夏连旱更为突出。

根据目前学界的主流认识,在公元6至10世纪中国气候曾发生多次波动,即魏晋时气候上升进入“温暖期”,导致降雨、干旱频繁。到8世纪中期再次出现气候异常,柳宗元所在的永州位于湘江上游,但那时每年降雪都有将近一周,甚至出现暴雪。到10世纪后期,气温再次回升。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