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届紫光阁论坛在北京举办,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等出席论坛并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主题深入交流研讨。本次论坛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紫光阁》杂志社共同主办。本文根据厉以宁在论坛上的讲演整理,原题为《效率、道德调节和社会和谐》。
我们的社会有三种调节方式。市场调节是第一种调节,靠一只无形的手来支配资源的配置。政府调节是第二种调节,靠政策、法规、法律起调节作用,这是一只有形的手。
道德力量调节是第三种调节。既是无形却有形,既是有形又无形。有形的是靠乡规民约来管理的,无形的力量就是自律,都是道德力量的调节。
效率的双重基础
我们经常谈效率,效率其实有两个基础,第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包括现有的厂房设备,也包括劳动力等。第二个就是道德基础。如果仅仅有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而超常规效率来自何处?来自效率的道德基础。
比如抗日战争期间,为什么国民有那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有那么高的工作效率?就是因为效率的道德基础起了作用。
又如大地震、大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为什么全国都有那么高昂的抗震救灾精神?也是因为效率的道德基础起了作用。
再比如,为什么移民社会的效率非常高?闯关东,从清朝中期以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山东人闯东北,那种凝聚力,那种开发精神,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道德力量的作用。同样,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福建人闯南洋,也都是依靠道德力量发挥作用,它把整个家庭家族都凝聚在一起了。
我们到福建龙岩参观土楼,土楼是客家人南下以后在那里居住的,有些是上百户在里面住,外面有土墙。放火烧,土越烧越硬,包围也不怕,别人也打不进来,客家人靠的就是家族凝聚力。我参观以后很有感慨,临走时让我题字,我想了想,写了七个字:“人情道德一楼中。”土楼反映了一种道德关系,客家人在当初的蛮荒之地扎下根来,最终从这里走向全世界,这也是道德力量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