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卫星时代,很多大型军事设施和装备已无法保持传统意义上的机密状态,让中国公众接近它们,所能造成的“泄密”内容,并不会超过外军对它们的已知范围和程度。过度保密在很多时候已经与国防安全的真实需求脱离了关系,它更多是我们长期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现在已到认真评估、反思这种习惯对国家安全实际利弊的时候了。军队不仅要立足未来战争,它还需在和平时期扮演促进爱国主义和凝聚社会的重要角色。军民联系被各国高度重视,而全球的经验证明,定期开放现役大型军舰等装备和设施,是最易行、也最奏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是要打破传统习惯,以现代化的视角重估军事单位的信息环境,以及将它们部分对外展示的多重收益。大多数中国人目前实地能看到的军事装备基本都是退役的,设想一下,如果“辽宁舰”在繁忙的维修保养、试验训练之余,能够适时穿插公众观舰将会激起社会多么巨大的热情,对于开展国防教育和弘扬爱国主义来说,这大概比喊多少口号都要管用。
我们期待普通中国人能够走上“辽宁舰”的那一天,希望中国的一些重要军事基地和设施也能适时向纳税人打开大门,不断加强军队与民众的鱼水之情,不断巩固兵民这个胜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