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刘骁骞前往巴西里约热内卢采访当地毒贩,在经过十个有重机枪防守的关卡后,来到毒品加工厂,采访到毒贩老大,对方称需求太大,队伍不好带……这段特殊的“基层”采访也引起网友膜拜,被称为“年度最佳下基层”。
事情很惊险,但画面传来的信息很平静,你可以感受到,对于这样一张年轻的东方面孔,那些毒贩不但没有排斥,相反非常坦然。他们接受了这名年轻人,接受了他的存在,并且愿意和他聊聊生活聊聊现实聊聊理想。
我相信,在他得以进入毒贩的窝点之前,一定是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事,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交了很多朋友,学到了很多本地的风俗习惯。他必须先成为贫民窟里穷人可信任的朋友,那些毒贩才有可能打开一条通道,把社会最底层最黑暗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他看。这并不意味着他要结交毒贩,也不意味着他认同他们的行为,他只是在直面他们的存在。
当我们看到,大多数的驻地记者只是在做做当地媒体的同声传译时,刘展示了中国记者的一种全新潜能。这种能力放在央视新闻的语境里是下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放在国外,就是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与他们一起经历幸福甜蜜、苦难悲伤。
刘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张门票。有多少人连门都未必摸得到,他们不知道从哪下手,他们也未必关心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出去一趟也许只是放个长假,是趟长途旅游。有些人,一辈子生活在国外,却从来没能融入到当地之中。这是一种人生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