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军事影视 > 正文 >

日式精神胜利法——《太平洋的奇迹》

2014-06-09 09:05:5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太平洋的奇迹》为纪念日美战争开战65周年而特别企划,全片在泰国取景拍摄,讲述了仅有47名日军与多达4万5000名美军之间进行周旋作战的故事。于2011年2月11日在日本全国公映。

“侵略”的尖锐指控使得战后的日本陆军电影在表现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时少有战时盛行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表达,创伤感更多地来自日本人集体内部,而非敌对方,如果涉及敌对方,绝大多数时候是苏联军队,而非中国人或其它亚洲人。苏联军队被表现为种族主义、官僚主义的集合体,欺压日本俘虏,强暴日本妇女,尽管只占叙事的很小比例,仍符合通常战争电影中的“侵略者”形象,叙事桥段也很相近,在中国电影控诉日军的暴行时,日本电影始终隐隐地指责苏联并不比日本好多少。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在这些电影中往往被表现成贫穷、朴实的平民,很少看到抵抗者的身影,是被人道主义的主人公怜悯和帮助的对象。

相反,那些带有鲜明右翼民族主义倾向的影片,更乐意让敌人的身影出现在叙事之中,如《大日本帝国》(1982)、《太平洋的奇迹》(2011)等影片。这类影片要么煽动对美军的仇恨情绪,要么赞美日本军队顽强奋战的精神,总之杀戮行为不是被回避的,而是被肯定的,是战争需要和职业精神的体现。如《大日本帝国》中,士兵枪杀菲律宾的华裔游击队员,还理直气壮地指责:“我们为了把他们从白人殖民者手中解救出来,他们却帮助美国人。”

《太平洋的奇迹》炫耀主人公的聪明才智,战斗到最后一刻,他的手下击毙了前来劝降的日本难民,却没有受到任何良心谴责,影片对此持理解的态度,而不是批判。这些影片几乎是右翼教科书的影像翻版,创伤性反而被削弱了,因为战争被认为是现实需要,战场上没有人道主义和道德感生存的空间,只有你死我活的较量。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