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解释道:“正是国际货币业务的90%由美元完成这一事实阻止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对大多数货币互换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货币市场。例如,韩元兑换日元只需通过美国。未来10年、20年人民币也难以成为这样的主要货币。欧元也在艰难地争扮这一角色,但显然遇到很大阻力。”
今天,由于历史原因美元暂时还在世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中国似乎已经向它发出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飞速进行。汇丰银行预计,2015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将以人民币结算。
6.5、6.4、6.3、6.2、6. 1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动!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近10个交易日升值达749个基点后,已逼近“6.1”底线,这也是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数字背后则是中国外贸企业苦苦挣扎的惨痛现状: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越过一个个关口,到现在,在市场萎缩、成本高企的逼迫下,早已无路可退了。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浙江、广东一带的外贸企业目前基本不敢接长单,只能靠短单小单解渴,还要防备突然而至的弃单,别说生意难做,生存都困难。
以每1000万美元订单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差每变动超过0.01,简单理解就是利润“蒸发”了10万元人民币。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对本报记者坦承,人民币升值让产品被动加价,海外市场自然骤减。
可怕的人民币升值路。谁来解救外贸企业?外管局最新通知要求,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这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看到了希望:“这一政策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有利于抑制当前的汇率升值预期。”
企业生存极限自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七”后,外贸加工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8月到2008年8月3年时间里单边持续升值,中间价从8.2攀升至6.8附近。巨大的升值幅度让外贸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汇率变动压力,随后而来的2010年10月至2011年底的第二轮持续单边升值,就再次挑战了企业的抗压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