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八路军总部遭到合围的危急情况下,指挥部队突围作战,在率领最后一批人员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37岁。1942年冬,日军对鲁中根据地进行“扫荡”。山东军区特务营奉命掩护军区机关和群众突围,先后毙伤日、伪军600余人。全营最后只剩下14名战士,被敌人压缩在对崮山东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跳崖牺牲。晋察冀边区民兵爆炸英雄李勇和他领导的游击小组,以步枪结合地雷作战,创造了毙伤日、伪军364名、炸毁敌人汽车25辆的辉煌成果。
人民军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坚持敌后抗战,并不断取得胜利,重要的原因是这支军队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41年8月1日,伪军包围冀中献县东辛庄,威逼村民交出英勇善战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当场杀死数人,许多人被严刑拷打,却没有人告密。马本斋的母亲不忍群众被打杀,自己挺身而出。
敌人对她威胁利诱,要她写信劝儿子投降。马母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她坚贞不屈,绝食而死。日、伪军“扫荡”冀中深县王家铺子时,群众被抓20多人,日军连续杀死4人,群众仍然没有吐露八路军的情况。河北省平山县拥军模范戎冠秀,在反“扫荡”战斗中,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地安置救护伤员,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
这样的民族英雄成千上万,这样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发扬。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巨大力量。抗日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