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斯鲁一世之子霍尔米兹德四世(578~590在位)继续与拜占庭的战争。在国内,他企图依靠基督教徒加强自己的地位,继续执行抑制大贵族的政策,因而触怒大贵族和琐罗亚斯德教的僧侣,结果被推翻。其子库斯鲁二世(590,591~628在位)继位不久,602年,对拜占庭发动战争,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洗劫叙利亚,占领安条克、大马士革、耶路撒冷,最后于619年占领埃及,他以此得到帕尔维兹(Parvīz,意为胜利者)的称号。
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收复小亚细亚,627年进至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区。
库斯鲁兵发也门,打破了半岛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平衡,这对阿拉伯社会的重新洗牌起到了助推作用。更富戏剧性的是这,这场变革爆发出的能量,最终导致萨珊王朝的倾覆。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南征北战,短短二十余年间,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半岛已统一在真主的大旗下,然后穆斯林四出征服,而波斯帝国也被他们列入了征服的名单。637年,阿拉伯军队在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领下,大败萨珊军于卡迪西亚,攻下泰西封。这时距库斯鲁征服也门,仅过了62年。642年奈哈万德之役决定了萨珊帝国的灭亡。末王伊嗣俟三世于651年在木鹿被一个磨坊主杀死。其子俾路斯逃亡至东土大唐,任右武卫将军,当时唐朝由唐高宗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