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同志,能不能麻烦您个事儿,帮我找到毛缨?”安传培问。
酷暑中的老兵聚会
几天后,安传培收到了刘石安的信,信中说他联系了多位在杭州的战友,同时得知毛缨已在前几年去世。
读完信,安传培失神了很久。“我们都到了这个岁数,走了也正常。”他喃喃自语道,“只是走前没见上一面,终究遗憾。”之后的几天,他总在懊悔当年应该多给毛缨去信,或者应该让小辈通过互联网帮他寻找,“一同在朝鲜打过仗,感情真的很亲”。
好在这封信之外,还有一份让安传培情绪高涨的文件。那是一纸落款为“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军联络组”的邀请函,请他参加7月底举行的抗美援朝纪念活动。
这场活动的牵头人是该联络组的组长、今年81岁的何文俊,他在抗美援朝时期是装甲兵司令部的通信兵。当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时,何文俊是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学院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校学生会通讯组组长。“去参军时,我只与母亲通过一封信说了实情,家里全靠她'打掩护'。”何文俊说,他深知参军必将遭遇强大的家庭阻力,因为他生于富商之家,从小念的是贵族学校,考上名牌大学后,家人早早为他规划好了人生。“但我那时只想参加抗美援朝,报效祖国。”何文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