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领土争夺和民族主义:巴尔干火药桶的三场大战

2014-06-07 16:23:2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欧洲列强的干预和巴尔干地区新兴资产阶级的领土欲望驱使下,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瓜葛往往形成军事冲突,甚至导致战争行动。而每次战争虽然在外来势力的调停和国际条约的约束下暂时解决了,但却为下一场...

  奥斯曼帝国同巴尔干同盟国的和平谈判经历5个多月,反反复复,时战时停,最后于1913年5月30日在伦敦签订了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将米迪亚-埃诺斯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领土和爱琴海上的岛屿归还巴尔干同盟国,克里特岛交给希腊,阿尔巴尼亚在1912年11月宣告独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遂告结束。

  这场战争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使整个巴尔干地区结束了奥斯曼帝国长达5个世纪的残暴统治。列宁在评价这一事件时指出:“巴尔干战争是亚洲和东欧中世纪制度崩溃的一系列世界性事件中的一个环节”,从此,“问题的重心已经完全从战场转移到所谓强国的钩心斗角的舞台上去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有它的进步性,但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一些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和民族,不是要在打败奥斯曼帝国后解放那些尚未获得解放的地区和民族,而是要瓜分它们,同化这些地区的居民。

  所以,尽管巴尔干同盟国在军事上赢得了胜利,但是它们并没有摆脱往日受列强任意宰割的命运。一方面,欧洲大国对巴尔干小国通过战争任意更改欧洲地图的做法不满。俄国不愿看到保加利亚和希腊的版图靠近土耳其本土,奥地利和意大利也不愿看到塞尔维亚的领土扩大到了亚得里亚海。于是,大国很快承认阿尔巴尼亚的独立,以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另一方面,巴尔干同盟国对新获得的土地因分赃不均,开始反目。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