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宁都会议历史性错误: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军

2014-06-07 16:16:5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任弼时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来到赣南,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副书记,先后在宁都、瑞金、兴国等地,参与领导反“围剿”、筹备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和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3月15日,任弼时率中央代表团到达闽西永定县虎岗——闽粤赣特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约在4月4日继续北行,经长汀(旧称汀州)的四都坪到江西瑞金。4月17日,他们赶到宁都县青塘,和毛泽东、朱德、项英等见面,当即就参加了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选举了彭德怀等5人为中央局委员。任弼时一面请求中央政治局批准会议决定,一面立即开始参加中央局的工作。代表团和与会同志对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和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对总前委过去的工作,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充分的肯定。当然,他们对苏区中央局的批评也有偏颇。

  这时,进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步步逼进,而中央局和总前委对战略方针出现了分歧。经过几次会议讨论,大多数同志支持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意见。毛泽东后来在1945年6月10日的中共七大全体会议上说,在这场争论中,如果没有代表团“赞助我们,信任我们——我和总司令,那是相当困难的”。任弼时到苏区两个多月,通过中央局扩大会议,特别是通过对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战略决策的争论和实际的指挥过程,深感自己缺乏作战经验。后来他于1943年11月在延安整风笔记中写道:“未到中区前是有毛右倾的观念的,到中区后认为有独特见解,有才干。”特别是在国民党大军压境之际,毛泽东深察敌情,临机果断,指挥若定,使他深为折服。而代理书记项英则“犹豫不决(特别在军事行动上),领导战争能力弱,故有推毛为书记事”。于是5月24日,中央局决定,恢复1月间撤销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以毛为书记,统一领导作战及战区的地方工作。后又向中央报告:代理书记项英“工作能力不够领导,中央局决以毛泽东为代理书记”,请求中央批准。

  经过反“围剿”斗争打退敌人以后,苏区中心地带战事相对平静,中央局机关和一方面军的留守处便离开战斗部队,固定在兴国,组织局工委在东固以南的农村。随着中央代表团到达后人员逐渐增加,苏区工作日益向前发展。主要是:第一,调整党组织;第二,整顿和加强地方武装;第三,建立苏维埃,分配土地;第四,筹备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6月1日,苏区中央局发布公告:召集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会原定8月1日在江西苏区召开,因为选举代表需要时间,加以全国各苏区之间交通困难,后通令延至11月7日(10月革命纪念日)召开。7月20日,任弼时派中央局秘书长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到苏区了解的情况:“中央局目前的状况,朱、毛、周、彭、林等均在前方,陈毅到赣南特委担任书记去了,现在中央局只有弼时、稼祥、项英三人”,“中央局的工作人员甚少,连技术工作都成问题”。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