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老兵口述战争经历 伤员靠掩体哼唱《游击队之歌》

2014-06-07 16:13:28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口述者简介:颜炳南,江西省铅山县人,1915年11月1日出生,1932年1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担任本县下渠区团委书记。

  突围前卫队都是军直属队和各团、连凑起来的,大部队同志都互相不认识。人员很快进行了编组,并组织了尖刀排,我要求所有人员全部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其他东西全部扔掉。末了,有人提出推选一名指导员,我发现舒文同志也在突围队里,他是新四军军部记者,在军部时我们就认识,知道他主意多,又能做政治思想工作,就提议让舒文同志当指导员,大家一致赞同。

  深夜十二点左右,突围开始了,一溜长串的突围队伍,跟在尖刀排后面,沿着东山侧洼地鸦雀无声往山谷前进。不久,半山的敌人发现了动静,问了一声口令,尖刀排用一阵机枪和手榴弹回答了敌人,于是敌人就和我们接上了火。队伍没有片刻停留,迅速跑步通过,敌人火力很猛,一些同志开始掉队了,我猫着腰督促大家快点跟上,因为一旦被敌人压在这个洼地,那情况就危险了,又一排急促的子弹扫过,我一侧身,旁边有一位同志“哎哟”一声,扑通倒了下去。我赶快跑过去一看,这位同志胸前湿漉漉的全是血。忽然,借着弹光,我发现这位同志看得眼熟,仔细一看,不由轻轻的惊叫起来:“是你,老吴,吴金辉!”

  原来这是二营营长吴金辉同志,兴国人。红军北上后,我们在一起留下坚持地方游击战,同住在一个山洞里,渡过了三年艰苦的南方游击战。吴金辉这时也认出了我,见我撕下一块布来要给他包扎伤口,吃力地推开我说:“炳南,老表,你……快走,别管我!”我说:“我来背你吧。”他摇摇头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指挥突围,快,把……,我的枪拿走,不要落在反动派手里。”喘了口气,紧紧攥住我的手说:“你要能突出去,等革命胜利,记得到我家去一趟,告诉我那老母亲,就说她的儿子没有……给她老人家丢脸!”

  这时敌人已经嚎叫着冲下山来,吴金辉用力地推了我一把,生气地说道:“快走,否则,都完了!”我不能再坚持什么了,取下他身上的驳壳枪,含着眼泪离开了他,追上了突围队伍。

  枪声渐渐远了,我回过头,望着茂林方向黑黝黝的山影,心如刀绞一般难受。万恶的蒋介石反动派,你们自己不抗日,还不准别人抗日,把枪口对准中国人,夺去了多少优秀抗日战士的生命,这笔血债,总有一天要加倍偿还!

  天亮了。

  在江边树林子里呆了一天一夜,派出附近村子找船的同志都陆续回来,一条船影也没见到,船大多被敌人扎沉了,我和舒文坐在那儿,两人都愁眉不展。舒文烦躁地不停用布片搽着他眼镜镜片。

  晌午,我们终于和江边地下党取得联系,他们立即让人到江北区接头,准备派人来接应,我们怀着焦急、兴奋的心情等待着。舒文更是坐不住了,在江边走来走去,不住地往江北眺望着。

  傍晚时分,他忽忽地奔到我跟前,欣喜地对我喊到:“颜连长,江北来人接我们了!”我腾地跃起身,忙不迭地问:“在哪?”他指指身后,我才发现,他后面紧跟着两个穿老百姓衣服,腰间揣着盒子枪的大个子,前面那个上来热情地自我介绍着:“我是江北游击队队长,上级派我们来接你们过江去。”我高兴地迎上几步,一把紧握住刘队长的手,用充满感激的声音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不,应该是你们辛苦了!”刘队长爽朗地笑起来。接着,我把队伍集合起来,二十几天来,同志们历尽艰辛,一个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脸上都露出刚毅、坚定的神色。此刻,大家似乎都显得很激动,我数了数,突围时共有一百多人,现在还剩下六十多人,长短枪五十余只,机枪两挺。这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啊!刘队长他们领着我们来到江边停船的地方,把我们分三批运过江去。

  我上了江北堤岸,就像一只迷途很久的小鸟,一下子飞回到树林的巢穴,心儿激动得一个劲扑扑直跳。不久,我们到了无为县北马州,在那我见到了我的老三团政委黄火星同志,他正带领几位同志在那儿等着我们,并为我们全部突围的六十多名同志召开了欢迎会,在会上黄火星政委鼓励我们说:“你们冒着生命危险,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历尽了千辛万苦,回到了革命军营,这种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刻,我们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许久,我才喃喃自语道:“党啊,我终于又回到了您的怀抱!”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