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简介:颜炳南,江西省铅山县人,1915年11月1日出生,1932年1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担任本县下渠区团委书记。1933年3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皖南事变突围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莱芜战役、郓城战役、淮南战役、渡江作战等。先后获得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一枚。
皖南事变奉命任突击队长,率领六十余人全副武装突围到达无为县汤家沟,受到政委黄火星的大会表彰。1948年郓城战役,在第十七师五十一团任政治处主任,和张玉田参谋长率三营担任牵制敌新五军防御阻击战任务,战斗一天一夜,未丢失一寸土地,使友邻部队胜利歼灭敌五十二师。战役结束后,该营获得陈毅司令员的亲笔表彰信。
1941年1月10日,经过连续五天的昼夜激战,真困哪!又疲又饿,部队北移出发时带的干粮早就吃完了,好在地上还有积雪,可以解渴。为保证部队机密绝对安全,叶挺军长命令将电台砸了,重要文件也已经销毁。下午,电话里又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西山左翼阵地失守,五团官兵虽经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同志已壮烈牺牲!右翼的老三团在浴血拼搏中伤亡也非常大,一些阵地同敌人反复争夺多次,还在我们手中。七时左右,我受命到三团五连去代理连长,因该连连长负重伤,指导员已牺牲。
通信员小杨领着我沿山沟右侧,冒着密集的弹雨,艰难地往五百米的五连阵地。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已被打退,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山坡上被炮弹消断的树木还在燃烧着。战士们在抓紧时间加固被炮火摧毁的工事。一个头扎着绷带的伤员背靠掩体,轻轻地哼着《游击队之歌》,看得出来同志们情绪还是乐观的。黑暗中我看不清大家的面孔,数了数,连重伤在内,大概还剩下二十个人,连队干部仅剩下二排长,左胳膊还负伤。我简单讲了几句后,命令大家继续做好战斗准备,并吩咐几名战士到前沿收集敌人尸体上的弹药。
半个多小时后,敌人又一轮进攻开始了。还是老惯例,先是一阵骤雨般的炮弹向我方打来,接着疯狗般的敌人,在曳光弹的引导下,往阵地扑来。借着弹光,我看到一军官模样的敌人,正躬着腰向我们喊话:“新四军弟兄们,放下武器吧,抵抗是没有出路的。”“见鬼去吧!”我咒了一声,一甩枪,那家伙扑通一声倒下去,不再吭气了,阵地上各种轻重火器刹那同时开火,射向敌人。有的战士把几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往敌人堆里甩,敌人一片片地倒下去了。敌人犹豫了,卧在地上不敢动。二排长抱着一挺机枪,打得眼红起来,索性立起身了,一只脚踏着战壕边沿,平端着机枪向敌群扫射。敌人被打得鬼哭狼嚎。突然一梭子弹飞来,只见二排长身子往后一仰,栽倒在壕沟里,牺牲了。我气得两眼冒火,把枪一举,大吼一声:“同志们,冲呀!把敌人打下去,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战士们端着枪跃出战壕,像一阵风一样扫下山区,打得敌人狼奔鼠窜,这次反冲击后,阵地仍在我们手里。
天快亮时,上级命令我们撤出阵地。
周桂生团长找我去,对我说:“部队剩下的人不多了,要保存有生力量,眼下只有突出重围。准备先组织个突围前卫队,你来当队长。”我望着周团长严肃的目光,知道在这个时候是没有必要多说什么的,我只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决不会给新四军丢脸的。”周团长满意地点了点头,摊开一张铜陵、繁昌两县地形图,给我指明往江北的突围路线,接着又简单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便让我去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