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期,徐向前任总参谋长,率领一个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去的时候,正值初夏,他们身着薄军服,随身仅带了一套普通料子的便衣,以备某些场合穿着。到了莫斯科,由于购买武器装备的谈判进展缓慢,代表团在苏联住了四个多月。莫斯科的气温比北京低好几度。刚进入9月,天气就已经凉了。徐向前和同去的代表团成员把带去的衣服全穿上了,也不能抵御寒冷。
眼看着同志们冻得都要当“团长”了,管理生活的同志向徐向前请示是不是可以在莫斯科给大家每人做一套冬衣,但徐向前考虑到这要花去许多外汇,便对管理生活的同志说:你让使馆告诉跑莫斯科的信使,请他把军事代表团成员家里的冬衣带来。并特别嘱咐那位同志:“我家里有一件大衣,你让他们找黄杰同志取来。”那位同志想:买一件大衣也不值几个钱,何必再让黄杰找呢?
他对徐向前说:“徐总,还是给你在莫斯科买一件吧!”徐向前说:“我家里有大衣嘛,为什么要在这里买?呢料贵,做工也贵。如今,每一块钱的外汇,我们都要付金子呀!我们国家建设正需要钱,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就是将来富裕了,不该花的钱也不能乱花。”他还说了一句名言:“历览前朝兴与亡,成由勤俭败由奢。”
80年代初,大别山老区的几位同志来北京看望徐向前,当时他已经生病,在躺椅上接待了他们。老区来的同志担心他的身体,一开始只报喜,不报忧。他越听越不高兴,问道:“群众生活到底怎么样?有没有吃不饱饭的?”这一问,顿时冷了场。最后,一个小伙子说:“您还记得七里坪吧?我们下去做调查,那里群众生活依然很苦,有个姓王的,全家7口人,只有6个碗……”徐向前听了,不自觉地从躺椅上慢慢坐了起来,嘴里喃喃重复着“7口人,只有6个碗……”那之后在他82岁生日时,身边工作人员要给他做寿,他坚决不肯,一再念叨,还有“7口人,只有6个碗”的老百姓!从此以后,徐向前再也没有过过生日,只是在85岁大寿时,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照了张合影。
后来,他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国务院老少边穷地区办公室应运而生,统一部署帮助老区人民脱贫。
柳荫街的普通居民
20世纪60年代初期,徐向前一家搬到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柳荫街。附近的许多居民看到战功赫赫的徐向前元帅是位衣着简朴、平易近人的慈祥老人。居委会干部每次去他家办事和访问,徐向前和夫人都热情接待,仔细询问这条小街的居民情况,关心这里的文明街道建设情况。他常常对街道居委会的干部说:“我也是柳荫街的普通居民嘛!”他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军民共建文明街道的活动。他们植树种花,清除垃圾,整修街道,疏通水道。
一次,警卫战士袁满囤为抢救落入什刹海的群众不幸牺牲,徐向前和街道的居民们都十分难过,柳荫街的居民们为烈士树起塑像,徐向前亲笔题词。他还提出要通过学习袁满囤的事迹,进一步发扬共产主义的新道德、新风尚;并向街道居委会的同志和柳荫街驻军干部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把建设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二要着眼于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三要下工夫搞好失足青少年的思想转变工作。柳荫街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使柳荫街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