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今年(2014)年底先发射5颗试验卫星,为36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标探路。”尽管对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寄予厚望,但孙家栋对中国放卫星的速度仍保持慎重态度。他表示,由于投资巨至几百亿元,虽然中国亟待在2020年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平起平坐”,但决不能轻易放卫星,应更加慎重按照步骤进行。
孙家栋介绍说,2007年到2012年,陆续“上天”的14颗中国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状态保持良好。
3月31日10时5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号06星”送入太空。
继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开始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后,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已实现亚太地区信号全覆盖。目前,中国北斗已进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导航四大系统之一。按照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将有36颗卫星在天空中为北斗导航系统服务,北斗信号将覆盖全球,届时可为全球提供信息收集服务。
“未来的卫星导航产业一定是走向融合,数据共通。”孙家栋表示,“但每个系统都必须保持自主可控能力,即使不用别家的卫星,也能够很好地提供信息收集和输送。”
3月31日10时5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号06星”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