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尔-76 初始基本生产型。
2、伊尔-76T 生产型。增加了机翼中段内的油箱容量,机身顶部也增设了油箱,无尾炮塔。
3、伊尔-76M 伊尔-76T的改进型。主要用于军事运输,在机尾增设了尾炮塔和2门23毫米机炮。除载货外,还可运送150名兵员和120名伞兵。
4、伊尔-76TD 伊尔-76T的发展型。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增加10吨燃油,可使飞机在最大燃油量情况下航程增加1200公里。装有改进型索洛维耶夫D-30KP-1涡扇发动机。1982年提出改进方案,1983年7月正式交付使用。该型无尾炮塔,主要用于军事运输。
5、伊尔-76MD 军用型。除机尾装有机炮外,其它改进与伊尔-76TD相同。
6、A-50 在伊尔-76基础上研制的预警机型,是图-126飞机的后继机。该机于7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初开始生产,1984年进入部门服役。A-50在其基础上加装了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加长了前机身,并在机翼后的机身背部装有直径9米的雷达天线罩,估计其雷达作用距离可达400-600公里。
此外,还有在伊尔-76基础上研制的伊尔-78T、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型号,服务于空军。
设计特色
伊尔-76在设计上十分重视满足军事要求,翼载低,展弦比大,有完善的增升装置,并装有起飞助推器,起落架支柱短粗而结实,采用多机轮和胎压调节装置;除压力加油口外,还有重力加油系统,在野外无动力的条件下仍可为飞机加油;方便有效的随机装卸系统,全天候飞行设备,空勤人员配备齐全等,使飞机不依赖基地的维护支援,可以独立在野外执行任务。这些特点不仅在战时颇有价值,对在边远地区执行民用运输也很重要,特别是伊尔-76的每吨千米使用成本比安-12低40%多,甚至可与水上运输成本相比,所以它在民用运输中也得到广泛应用。